學者談「佔中」一週年:香港的「對抗性」情緒仍在

2015-10-06 15:55

? 人氣

2015年9月28日,香港約千名市民參加了「佔中」一週年集會。參與者並未與在場戒備的警方發生任何衝突。(BBC中文網)

2015年9月28日,香港約千名市民參加了「佔中」一週年集會。參與者並未與在場戒備的警方發生任何衝突。(BBC中文網)

香港「佔中」一週年之際,中國大陸學者認為,「佔中」本身是對抗性思維的集中爆發,也是一種 「街頭運動」。但引起社會深層次的問題並未結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4年的中國國慶前夕,香港爆發了持續79天的「佔領中環」行動。「佔領中環」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認為,香港仍是中國政府的民主化「實驗場地」。但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鄒學平認為:「這是戴耀廷先生自己的一個猜測。」

鄒學平認為,香港的對抗性思維和情緒仍在。沒有完成「去殖民地化」就產生出「去中國化」的香港,追求民主有其正當性,但應該在制度框架承受力之內完成。

「香港社會不要有誤判」

2014年9月27日,戴耀廷等三人凌晨在港府總部外的學生示威集會地點上宣佈啟動「佔中」行動。「佔中」後來因警方發放87枚催淚彈演變成「雨傘運動」。示威者在金鐘、旺角及銅鑼灣三區佔領了79天。

「佔中」行動中,學生充當了主角。他們用靜坐、遊行和示威等方式來表達訴求。(BBC中文網)
「佔中」行動中,學生充當了主角。他們用靜坐、遊行和示威等方式來表達訴求。(BBC中文網)

親北京的鄒學平認為,「佔中」運動並未給中央和香港帶來巨大的衝擊。中央和地方關係的格局,並不會因為『佔中』就有根本的、實質性的改變。鄒學平也認為:「香港社會不要有誤判。覺得有佔中的發生,中央就會有什麼改變。反而,這強化了中央對香港行使管制權的決心。」

但「佔中三子」之一的戴耀廷顯得很樂觀,他此前在接受BBC中文網「佔中」一週年的專訪時他說:「如果大家只把雨傘運動視作一個行動去看,好像甚麼都得不到。但假如將香港民主運動以長時間的角度來看,所有非暴力抗爭爭取目標都不是說一年、兩年的事。第一次佔領行動所帶來的社會衝擊是非常大,很多人都因此開始認真關注和爭取民主。」

香港是民主「實驗場」?

戴耀廷認為,香港仍是中國政府的民主化「實驗場地」。但中國大陸學者鄒學平回應道:「我認為這是戴耀廷先生自己的一個猜測。」

鄒學平解釋道,在「佔中」一事上,中國內地和香港不存在實驗和借鑑的關係。

他說,和內地制度相比,香港有自己的高度自治權。這是香港獨有的東西,並不是中國政府要在香港「搞實驗」。而中國內地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下的發展有自己的路徑。

當被問及「一國兩制」與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如何平衡時,鄒學平的態度非常堅決,他認為,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來源於中央的授權。而香港的法律地位是直轄於中央政府的特別行政區。

「佔中」結束一週年後,戴耀廷說,第一次佔領行動所帶來的社會衝擊非常大,很多人都因此開始認真關注爭取民主。(BBC中文網)
「佔中」結束一週年後,戴耀廷說,第一次佔領行動所帶來的社會衝擊非常大,很多人都因此開始認真關注爭取民主。(BBC中文網)

他補充道:「高度自治的底線在於,不能危及國家主權和安全以及發展利益,不能損害中央對香港的管制權力。但中央和香港部分人的解讀不一致。 」

鄒學平認為:「『佔中』的一系列訴求中,到底中央對香港的政治發展有沒有主導權和決定權。如果接受的話,就不會對『8·31決定』有如此大的反對和不接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