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中注定一戰?未必如此

2025-03-23 05:30

? 人氣

筆者認為,「危機升級」是戰爭爆發的最終條件,當領導者為確保戰略利益,故意升級衝突,導致敵對國家的不信任,戰爭就可能一觸即發。(資料照,美聯社)

筆者認為,「危機升級」是戰爭爆發的最終條件,當領導者為確保戰略利益,故意升級衝突,導致敵對國家的不信任,戰爭就可能一觸即發。(資料照,美聯社)

近期,美國正式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20%關稅,使美中貿易戰進一步升溫,同時,中國軍事演習頻率與規模擴大,引發外界對戰爭風險的憂慮,許多國際情勢分析專家也紛紛預測戰爭可能爆發的時間。然而,美中真的無法避免一場衝突嗎?本文將探討導向戰爭的四大可能因素,並分析當前局勢下美中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導向戰爭的因素包括火花、背景條件、催化劑和危機升級。首先,「火花」指的是爭端的起點,任何意外事件或擦槍走火都可能成為導火線,例如,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遇刺,間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然而,這類事件是否進一步升級,仍取決於其他條件。其次,「背景條件」指影響戰爭發生的地理、歷史與文化因素。以美中為例,兩國的地理位置遙遠,不像中國與日本、菲律賓等鄰國在海域上頻繁發生摩擦,因此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機率較低。第三,「催化劑」指的是領導人錯誤判斷導致的策略失誤。以烏俄戰爭為例,俄國低估烏克蘭的抵抗意志以及西方的軍事援助,最終導致戰事拖延,烏軍不但沒有如俄國預期的快速投降,還反向重創俄國的軍力及經濟,使得兩敗俱傷。同樣地,若美中領導層誤判局勢,採取過激行動,也可能加劇衝突。最後,「危機升級」是戰爭爆發的最終條件,當領導者為確保戰略利益,故意升級衝突,導致敵對國家的不信任,戰爭就可能一觸即發。

然而,觀察川普上任以來的各項制裁政策,我認為中美並不容易導向戰爭。在「危機升級」的討論中,值得一提的是「懦夫遊戲」理論。此理論認為,若一國在國際上不斷退讓,將被視為弱國,其他國家不但會將其一步步推擠出利益邊緣線,還可能直接以武力攻擊,導致戰爭;反之,若展現出強硬態度,反而其他國家會做出讓步,給予較多的談判機會。川普並沒有成為此遊戲中的懦夫,而是選擇強勢施壓中國,例如提高關稅,確保美國經濟利益,同時以非軍事手段與中國抗衡。這種策略使美國避免陷入被動局面,降低戰爭風險。以懦夫遊戲的理論觀之,川普選擇的這種戰略特質並不符合懦夫遊戲中成為弱國、引發戰爭的慣常特質,所以我認為在現今此種局勢下,中美並不容易導向戰爭,反而促成兩國間更多的商討。

此外,儘管川普對中強硬,他仍試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維持良好關係。以台海局勢為例,川普曾表示:「我們將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並強調將持續溝通,避免中國在其任內對台採取軍事行動。

綜上所述,川普的策略在強勢施壓與外交溝通之間取得平衡,目標是降低戰爭風險。未來,中國政府是否接受這一套策略?美國領導層又將如何在對中關係與避戰目標之間權衡?這些問題仍將是國際政治的焦點,也將成為中美兩國須謹慎思考及應對的重要議題。

*作者為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