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拚經濟」穩坐中國兩會C位

2025-03-07 07:20

? 人氣

2025年3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參與全國兩會開幕式。(美聯社)

2025年3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參與全國兩會開幕式。(美聯社)

在台灣沉浸於台積電大規模投資美國引發的論戰,以及搶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國會演講的吃瓜群眾時,2025年中國大陸的「兩會時刻」就此展開。其中以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最為關鍵,體現了接下來一年中國大陸傾全國之力要完成的發展任務與目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涉台段落並非兩會重點,拚經濟才是政策主旋律

台灣輿論往往關注《政府工作報告》的涉台段落,今(2025)年僅130字,放在了全份報告的倒數第3段,其實已經說明了對台政策並非兩會的重點。背後原因在於,大陸對台政策與路線的制定,乃直接由黨中央最高層主抓,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由習近平任組長,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任副組長,中央外事辦主任兼外長王毅任秘書長。而國務院的角色更像是執行機關,在台灣問題上落實黨中央的大政方針。

在這份長達將近2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政治也不是其中的主旋律,「拚經濟」才是真正穩坐C位。平心而論,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算是相當務實,開篇毫不避諱地指出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遭遇到國內外的雙重壓力,並點出「內需不振」、「預期偏弱」是過去一年經濟運作的困難挑戰。這也符合了中國大陸多數經濟學家的觀察,以及社會大眾的真實感受。

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以「拚經濟」做為核心論調,可說是去(2024)年7月中共20屆三中全會,9月推出一系列激勵房市、提振股市等「一攬子」宏觀調控政策,以及12月接連舉行中央政治局會議和經濟工作會議的「延長線」。看得出來,在全球經濟增長都趨緩之際,中共有意識地於內於外雙腿並進,要走出整頓資本、房市泡沫、疫情衝擊所帶來的厚重陰霾。

中國大陸年度兩會開啟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進行政府工作報告。(美聯社)
中國大陸年度兩會開啟議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進行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成長目標訂在5%左右。(美聯社)

提振消費列為首要任務,科技創新仍是關鍵角色

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的段落中,李強把「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列為首要任務。「消費」一詞在報告中出現多達32次,超過去年的21次。值得注意的是,擴大內需在去年的報告僅位居第3位,今年則直接拉前到了第1位。因此赤字率也從去年的3%提高至4%,創下中國大陸30多年來的最高值,表示為達前述目標,中共從財政政策加碼著手,要為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提供更為充足的燃料。

除此之外,報告還從國務院的層級,宣布推出提振消費的「專項行動」,先「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進而「提升消費能力」。在此原則之下,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6日帶來了第1個「大紅包」,即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支持資金,從去年的人民幣1,500億元,直接翻倍到今年的3,000億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