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恆君觀點:范斯的外交—威權與「規訓」

2025-03-07 07:00

? 人氣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引爆一場「白宮霸凌秀」(CPAC)。(AP)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引爆一場「白宮霸凌秀」(CPAC)。(AP)

范斯的成名作是其2016年所出版的自傳性回憶錄《鄉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這是一部關於美國鐵鏽地帶底層貧困白人階層的危機錄:作者不僅以親身經歷刻畫了他們的無望與無助,同時亦以「規訓」之目光處處審視著他們的不堪,譬如粗魯、缺乏責任感、不夠勤奮努力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法國後結構主義哲學家福柯眼裡,「規訓」實則是一種權力的應用,乃為隱秘性的控制。在《鄉下人的悲歌》中,范斯之所以處處流露出對原生階層的「規訓」心態,是因其自小受到了躋身中產階層的外祖母的嚴厲教育,並在入伍期間經歷了嚴格的軍事化管理;最後,其借助退役軍人權利法案(G.I. Bill)進入大學,並於耶魯接受法學」規訓」,從而一舉打破階層藩籬,躍身成為社會精英。

因此,在《鄉下人的悲歌》之中,范斯展現的實乃一種毋容置疑的雙重性權威敘事:此種權威敘事一是來自於其地道的親身經歷,二是來自於其精英身份的話語權與俯瞰視角——因此,其未必能百分之百地克服單一性、簡化性與片面性——畢竟,更多與范斯相同出身背景之人,甚至不知怎樣識別一個個能接受「規訓」的機會,從而有望改善自己的命運。

范斯規訓型外交

既然「規訓」的背後是隱形的威權,通過一系列「規訓」而成功的范斯,顯然較為與民粹主義共情。因為,在民粹主義眼裡:一個最核心問題是誰能代表真正的人民——類似的疑問,既見於難民政策之下的歐洲,亦見於全球化浪潮中制造業衰落的美國;而民粹主義領袖,又通常熱衷於將自己化為道德的想象。

於此不難理解:為什麼起初曾將川普斥為「希特勒」的范斯,在從政道路上竟然與之愈走愈近,並產生貌似越來越強烈的崇拜之情。此次白宮會晤之中,最為直接的轉折點,是范斯一再強調川普總統與眾不同的「偉大」,並強烈要求烏克蘭「感恩」。

此前不久,為了在德國大選之前拉抬德國右翼民粹政黨選項黨(AfD)聲勢, 范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公然「教訓」歐盟建制派「打壓異見」,「壓制言論自由」,甚至將其比喻為「比俄中更可怕的『內部威脅』;並斷然拒絕會見東道主總理蕭茲 ——顯然,這是對德國政治生態的刻意羞辱。而近日於美國白宮之內,其作為東道主卻勒令客人再三對主人表示感謝,甚至使得局勢失控之後,客人被直接轟出白宮。

顯然,不管是作為客人還是主人,范斯的「規訓」表演所取得的實際成效,實在與其口中所強調的「外交」風馬牛不相及。在現代性的國際外交禮儀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則是「平等」,即無論國家大小強弱,起碼應在國際舞台上以平等性姿態相互傾聽交際;而范斯的霸凌態度,卻在一個帝國主義早應遠去的時代,淋漓盡致地詮釋了「弱國無外交」。而這一幕,不僅深深刺痛了危機之中的烏克蘭民眾,亦使得各方觀察者們深覺不忍與嘆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