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德國聯邦議院目前的選舉結果,有5個黨派進入議會。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並很可能和社民黨組成執政聯盟。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本台記者採訪了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講座教授辜學武。
德國之聲:辜教授,在您看來此次德國大選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辜學武:我覺得有兩個現象特別值得關注。第一是這次大選的結果阻擋了德國政黨碎片化趨勢。按照目前的選舉結果,只有聯盟黨、選擇黨、社民黨、綠黨和左翼黨這5個政黨進入議會,沒有出現7個政黨進入議會的局面。如果莎瓦聯盟和自民黨確實進不了議會的話,意味著政治勢力從分化的現象轉為向5個政黨集中,德國政黨碎片化的趨勢受到阻礙。
第二個趨勢是通過這次選舉結果可到德國所謂中間勢力的基本盤還在。盡管左翼和右翼勢力成長,但中間勢力依然主政。唯一不同的是中左勢力下台,中右勢力上位。也就是中間板塊未來的總理大位換人。我認為未來黑黨和紅黨的組合還是會延續所謂的大聯合政府的政策。
德國之聲:德國總理蕭爾茨領導的社民黨損失慘重,但還是很可能成為聯盟黨的執政伙伴。黑黨和紅黨共同執政是中方所樂見的嗎?
辜學武:從中國的一些媒體和官方的報道來看,大家有非常明顯的失落感,替蕭爾茨感到惋惜,覺得這麼一個務實的政治家被迫退出政壇很可惜。因為蕭爾茨自己已宣告絕不會在下屆政府中擔任任何一個部長角色,同時也不會主導黑紅兩黨的組閣談判。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人們對梅爾茨有一種擔心,覺得梅爾茨相對來說還是一匹黑馬。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面,梅爾茨沒有說任何對中國比較親和的話,也沒有說出任何對中國惡意攻擊的話,但中國明顯表現出一種擔心。
如果最終選舉結果確實排除自民黨和莎瓦聯盟這兩個小黨,就會形成黑紅兩黨組成的一個大聯合政府,而這個大聯合政府肯定會是一個務實的政府。從對華政策來講,這個結果應該是對中方比較利好的消息。也就是說沒有綠黨參與的政府意味著德國的外交政策走向是去意識形態化,從意識形態化轉向務實。尤其是在國際大環境變化的情況下。
德國之聲:具體而言,黑紅政府的對華政策會是怎樣的呢?
辜學武:我估計未來德國對華政策,尤其是在經濟政策方面對中國會有很大的放鬆跡象。梅爾茨可能會去掉許多對中國投資的限制,也就是綠黨在中國戰略裡面提出的去風險的措施可能會淡化掉。也不排除梅爾茨會與馮德萊恩聯手,在美國施壓的情況下,重啟中歐投資協議談判。因為在美國大打貿易戰的情況下,德國除了和中國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強化合作以外,其他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