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凡觀點:關稅影響真的那麼大嗎?

2025-02-06 15:53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1 月 31 日,《華爾街日報》在社論中批評川普總統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徵收 25% 關稅,稱之為「史上最愚蠢的貿易戰」。川普 2 月 2 日在社交媒體上反擊,表示反對關稅的人士,包括《華爾街日報》和避險基金,都是因為受到中國或其他外國或本國公司的控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 月 3 日,形勢突然大逆轉。川普政府隨後宣布推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 30 天,以談判換取兩國加強邊境安全。雖然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此舉受到《華爾街日報》批評的影響,但該報社論可能反映了商界與輿論的擔憂,間接影響政策決策。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關稅政策急轉彎,背後發生了什麼?

筆者特別摘譯《華爾街日報》1 月 28 日 Donald L. Luskin 的評論,該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商界對川普關稅政策的疑慮。除了摘譯,筆者亦補充一些臺灣讀者較不熟悉的背景資訊,旨在幫助讀者更多理解此發展。

Donald L. Luskin 是美國投資家、經濟學家和作家,現任 TrendMacro 執行長。他在投資管理和金融市場領域擁有超過 40 年經驗,曾擔任巴克萊全球投資者(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現併入BlackRock)副主席。

川普承諾對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徵收關稅,這是他競選言論的核心之一。然而,在他上任第一天簽署的一連串行政命令中,關於利用關稅來重新平衡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他僅要求對此進行研究。這項研究並不複雜,簡單回顧歷史即可揭示該政策可能帶來的風險與收益。

關稅實質上是一種加稅。這種加稅相對較小,因為關稅的課徵範圍最多僅適用於 3.3 兆美元——即美國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的總價值,而個人所得稅則適用於更大的 25 兆美元基數。因此,10% 的關稅影響大約相當於個人所得稅率提高 1.3 個百分點。

因此,關稅對國庫來說並非重要的收入來源。2018 年 1 月之前,當川普宣布第一批關稅措施時,關稅收入僅占聯邦稅收的 1.1%,微不足道。川普的關稅於 2018 年 7 月開始產生財政收入,在接下來的一年內,關稅收入上升至聯邦稅收的 2%。

川普第一任期的關稅政策為經濟學家提供了一個自然實驗。我們可以分析關稅在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2 月(即疫情顛覆一切之前)這 20 個月內的影響。

關稅是否導致通膨上升?沒有。

川普關稅實施後的前 20 個月,CPI 平均通膨率為 2.1%,幾乎與關稅前 20 個月的 2.2% 相同。根據歷史紀錄,這樣的擔憂並無根據,而對關稅的過度恐慌,可能比關稅本身更具危害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