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中接觸如何改變我的人生 — 一位記者的自述

2023-06-06 11:00

? 人氣

2015年9月,中國國家習近平出訪美國華府,白宮以軍禮迎接。中美關係、美中關係

2015年9月,中國國家習近平出訪美國華府,白宮以軍禮迎接。中美關係、美中關係

一些學者曾用「Chimerica」(中美國)一詞描述中國與美國的合作,那是一種擁抱共生的狀態,而在過去十年裡,兩國關係已經走向了令人不安的相互排斥。現在,華盛頓兩黨達成了一種共識,即深化與中國經濟關係的長期戰略已經失敗。而中國領導層也日益將美國視為存亡威脅。在這兩個國家,任何人若主張採取較為緩和的路線,都會被視為政治上的天真或受到更糟糕的批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這個故事還有另一面。美中相互接觸為數百萬中國人打開了視野,使美國人得以了解一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化,以及一個將塑造全球未來的政府,無論其是好是壞。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我是這種接觸的產物。20世紀90年代,鄧小平開創了對外開放的局面,我通過閱讀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書,聽卡彭特樂隊(Carpenters,台譯:木匠兄妹),看美劇《成長的煩惱》(Growing Pains,台譯:歡樂家庭)學習英語。作為上海市復旦大學的學生,一個全新的美國研究中心使我能夠接觸到《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和其他美國出版物。我和一些同學如飢似渴地讀著那些出版幾周後才送達的報刊,對獨立的新聞業有了粗淺的了解。

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國有報紙,工作內容包括熱情洋溢地報導外國企業入駐上海新開發區,或者新建樓宇的非凡高度。這些工作完全是政治任務,但它讓我第一次接觸到了美國商人。我意識到,就像我渴望了解美國一樣,許多美國人對中國也同樣好奇。

我越來越渴望突破國家控制的媒體報導限制,這種渴望將我推向美國。當我拿到紐約大學商業新聞專業的獎學金時,我覺得自己的美國夢就快實現了。然後,在1999年5月,美國轟炸了中國駐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的大使館,這一事件讓美中接觸面臨危機。在中國,沒有人相信轟炸源於一個錯誤,沒人相信事情如華盛頓所說的那樣,是一個糟糕的地圖造成的。在上海,憤怒的大學生朝著美國領事館投擲石塊,高呼著「血債血償」、「打倒美國!」

我也很憤怒,而且很困惑: 美國現在變成敵人了嗎?我還能去紐約嗎?我給紐約大學教授斯蒂芬・所羅門(Stephen Solomon)發了電子郵件。他是該校商業新聞專業的創辦者,也正是他錄取了我。在郵件中,我質疑美國的意圖,現在想來有點像如今中國的「小粉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