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源專欄:金融市場的群眾智慧贏了費曼?

2018-07-23 06:20

? 人氣

市場究竟是不是理性而效率,始終是各方論辯的議題,不過在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爆炸後,則有了不同的答案。(美聯社)

市場究竟是不是理性而效率,始終是各方論辯的議題,不過在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爆炸後,則有了不同的答案。(美聯社)

一派經濟學家認為市場未必是有效率和理性,另一派則認定市場是有效率與理性的,雙方觀點猶如一場難分軒輊的世紀大辯論。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爆炸後的市場反應,則支持了後者的主張。

細數千禧年來的數場金融風暴,以行為財務學角度切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為主的專家學者認為,市場未必是有效率和理性的,否則每逢出現非理性榮景或特殊事件發生時,市場就不會出現劇烈動盪與崩跌。但同年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的法瑪(Eugene Fama),則認定市場是有效率與理性的,而這也是當代財務金融理論的基礎。 雙方觀點皆有所本,猶如一場難分軒輊的世紀大辯論。 以席勒成功預言網路泡沫、次貸風暴的事實來看,行為財務學的論點似乎較有說服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實證研究指出,金融市場亦常符合法瑪描述的效率市場,一九八六年一月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Challenger)爆炸後的市場反應,就是經典案例之一。

常理來說,要找出挑戰者號爆炸的癥結點,須仰賴航太科技與物理專家花費時日詳加探究,方能釐清真相。 豈料美國股市只花了十三分鐘就找出肇事者是燃料推進火箭製造商Morton Thiokol,遠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Richard Feynman)等人組成的調查委員會,於事故發生五個月後,才判定肇事原因(推進火箭中的一個O型環,因氣溫偏低而失去彈性遂引發事故)來得迅速。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由於發射時右側的太空梭固體推進器的O型環碎裂,在發射後第73秒時解體並導致參與STS-51-L任務的所有7名成員罹難。(取自維基)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由於發射時右側的太空梭固體推進器的O型環碎裂,在發射後第73秒時解體並導致所有7名成員罹難。(取自維基)

爆炸事故發生後,有四家挑戰者號零件製造商遭到金融市場鎖定為可能的肇事者,公司股價劇烈重挫。 但在爆炸後十三分鐘,Morton Thiokol觸發紐約證交所的熔斷機制後,其餘三家公司股價止跌反彈,唯有Morton Thiokol在恢復交易後繼續大幅下跌,當天跌幅達一一.八六%。

有些人認為,一定是內部關係人早知零件有瑕疵,在事故發生後買賣股票,才使四家公司股價跌勢出現差異化。 惟後續研究發現,若真有知情者在當天大賣Morton Thiokol股票,或逢低買進被錯殺的其他三家公司,既無法避免巨額虧損,縱有利潤也還低於大盤表現,足見內線交易的純度不高。 較可能的解釋應是,聚焦於股價變化的群眾智慧(各種知識、經驗、直覺的融合)啟動了價格發現機能,一同找出了專家必須歷經五個月的多方探究與資訊判讀後,才能審慎判定的事實,也間接證實市場的確有效率性。


*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637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