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試劑頻出包 盤點食藥署審查機制出了哪些問題,行政責任恐難逃

大鑫資訊涉嫌偽造富樂快篩試劑案,突顯食藥署把關機制出問題。圖左為台灣販售有問題的富樂快篩試劑、圖右為原廠富樂快篩試劑。(資料照,顏麟宇攝)

為求防疫效率,快篩試劑已成為國人必需品。然而,食藥署發給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快篩試劑近日卻頻出包,從部分產品準確性飽受質疑,到有業者魚目混珠輸入偽劣產品,更是法所難容。面對手法拙劣的違法業者,食藥署究竟何以會被一騙再騙?《新新聞》追查,食藥署審查機制出了諸多問題,不但危害國人防疫及健康,審查公正性也飽受質疑;未能善盡職責,完全不必負行政責任嗎?食藥署除了指責業者,還欠國人一個道歉。

眾所周知,快篩試劑的準確度不如核酸檢驗(PCR),但相較於需要送到特定實驗室,由專業醫檢人員操作,且前後至少要花半天時間才能得知檢驗結果的PCR,在傳播速度有如快打旋風的Omicron流行時代,民眾自己在家就能操作,且只要15分鐘就能得知結果的家用快篩試劑,顯然才是硬道理。影響所及,快篩試劑尤其是家用快篩也在全世界造就了驚人的商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