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文:圍牆即將倒塌的柏林VS.像充滿消毒水味醫院的新加坡

2022-04-24 05:50

? 人氣

東德為防止人民逃往西柏林,在1961年建立一道著名的圍牆與西柏林相隔,時會發生東德守軍槍殺逃亡者事件。(作者提供)

東德為防止人民逃往西柏林,在1961年建立一道著名的圍牆與西柏林相隔,時會發生東德守軍槍殺逃亡者事件。(作者提供)

那幾年,是海峽兩岸都向開明之路邁進的時期。這種開明走向,也使敵意逐漸減少。

失敗者回憶錄117:在德國的訪問的感觸與認知

上世紀八十年代,儘管香港因九七問題社會一直存在隱憂,中國大陸和台灣卻是在朝著逐漸擴大人民權利的方向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自從美麗島事件及大審、林家血案、陳文成案,特別是江南案之後,當局在內外壓力下,已開始走向民主自由開放之路了。1985年,蔣經國回答美國記者時說,不會考慮將來由蔣家人士繼位。1986年9月,民主進步黨突破黨禁宣佈組黨,蔣經國未強力鎮壓,回應說:「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1987年7月蔣經國解除戒嚴令,11月開放民眾往大陸探親。《九十年代》在這段期間,隨著台灣的開放,在台灣已有專為我們雜誌寫政治評論的作者,有特派記者緊貼台灣時局的報導。黨外也變成民進黨,在選舉中開始與國民黨分庭抗禮。

中國大陸方面,那些年在胡趙的寬鬆領導下,也有了較多的言論自由。1985年,胡耀邦委任朱厚澤任宣傳部長,他提出寬厚、寬容、寬鬆的「三寬論」方針,放寬對文藝界與學術界的限制。文學界揭露陰暗面的作品大量出現。其中尤以劉賓雁寫的為民呼號和批評黨傳統觀念的作品而備受觸目。1985年他寫的《第二種忠誠》,由於《九十年代》轉載而受到海外廣泛關注,並傳回大陸,掀起一陣「劉賓雁熱」。

台灣和大陸,對《九十年代》似乎也改變了態度。台灣在1983年批准了我們的兩個編輯訪台。在香港,也有同台灣當局有關係的人士與我接觸。大陸方面,因當年帶點私怨的廖承志已去世,駐港負責人許家屯主張對我們這類獨立而有影響力的媒體「團結爭取」,據聞在1987、88年趙紫陽搞政治改革時期,他的智囊曾經提過考慮批准《九十年代》再有限度地進口,儘管未成事已爆發民運。

那幾年,是海峽兩岸都向開明之路邁進的時期。這種開明走向,也使敵意逐漸減少。1978年中共提出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來取代原有「解放台灣」的口號,並提出「通航、通郵、通商」的三通,以及「經濟、文化、科技、體育交流」的四流政策。蔣經國對此的回應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 。但到1987年終於聽從民意開放了台灣民眾前往大陸。何時會開始官方往來乃至和平談判「統一」,亦成為當年海外輿論熱議的話題。

蔣經國晚年親自終結蔣家接班夢。(蔣經國紀念圖書館∕風傳媒翻攝)
前總統蔣經國。(蔣經國紀念圖書館∕風傳媒翻攝)

1986年10月,我應西德駐港總領事之邀,往德國訪問了十多日。當時的德國仍然分東德與西德。東德是蘇聯陣營的共產國家,西德是西方陣營的民主國家。在西德,我與其他國家的新聞工作者一起採訪當時進行的地方選舉,去了在東德領土內的柏林。當時的柏林一分為二,西柏林有美英法駐軍,東柏林有蘇聯駐軍。東德為防止人民逃往西柏林,在1961年建立一道著名的圍牆與西柏林相隔,時會發生東德守軍槍殺逃亡者事件。我以5美元的入境簽證費,進入東柏林一日遊。我關心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分裂,因此也對分裂國家如南北韓、東西德的情況感關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