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以務實金融政策輔助中小企業才是經濟解方

2017-12-01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政府不能想辦法讓這些中小企業得到輔助與升級,那麼,最終就業環境劣化也只是必然的惡性循環而已。(資料照,蘇仲泓攝)

作者認為,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政府不能想辦法讓這些中小企業得到輔助與升級,那麼,最終就業環境劣化也只是必然的惡性循環而已。(資料照,蘇仲泓攝)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最近很紅,不是因為跟黃國昌委員在質詢時槓上的關係,而是對國內金融業提出一些具體放寬措施,例如,線上投保業務再放寬、放寬公司上市櫃條件並新增類別、五大外資銀行對綠能產業的融資放寬,以及保險業調整投資創投基金上限等,都打中台灣金融市場目前陳舊的管制思維痛點,而讓金融業及產業很有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一個上任前飽受批評為「門外漢」的金管會新主委來說,顧主委表現出「準備好了」的企圖心顯得特別強烈,甚至,前幾任金管會官員對於電子票證、電子支付普及化的消極態度,都立馬獲得改善,不只解決悠遊卡公司延宕二年的問題,還宣示要在2025年,衝破電子支付達到90%比例的難關,以剛成立的賴內閣來說,顧主委是一個意想不到的亮點。

開放之外,還不忘蘿蔔後面的棒子

調整獵雷艦案踩地雷的三家官股銀行董事長、修正「投信投顧法」加重刑責到10年與罰款2億,並公開宣示對金融行政裁罰上限1000萬元,這片銀行們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小蛋糕」罰鍰提高,以及把前任主委定調的「金融業吹哨者」條款由銀行業「自律規範」,提升到銀行「內稽內控」的等級,這些都顯示出顧主委對金融業的公司治理,確實有不受金融總會治肘的獨立思考,越來越像內行人。

當然金融業怕的不只行政罰鍰,或人事任命的同意權,其實,金融業最怕的是停止他們賺錢的業務,停止業務直到改善為止,即使只有一、二個月,都可能嚴重影響一家銀行或金控當年度的獲利表現,以及更重要的股價,而這會直接關係到銀行的經營權。以此觀之,如何提升金管會的位階、預算、人力,特別是專業人力、金融調查權等,應該是顧主委接下來該思考的方向。

金融業在鬆綁陳舊法規外,應積極思考如何把資金引入中小企業

民進黨與顧立雄主委幾乎同時發表其金融政策論述的看法,而在執政黨所謂的新論述裡面,特別把「加強微型、中小型企業融資管道」點出來,筆者認為這是一個亮點。

因為以往台灣經濟活力強勁的原因,就在特殊的中小企業生態系,這是屬於台灣經濟的特色。台灣企業因為小,所以可以很快速的調整,也因為如此,在過去三、四十年有很好的能力融入國際生產供應鏈中。反而,近年來因為供應鏈西進中國,讓特定企業越來越大,造成其生產無所不包的現象,反而回過頭壓迫本土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使得台灣經濟慢慢變得活力低落,並受制於中國。

然而,面對中國因素,馬政府時代對中小企業的政策,並沒有特別的作法,甚至到末期時更是乏善可陳,這從2017年預估將是近五年新掛牌(IPO)上市櫃公司家數的低點來看,可以得到證明,股票上市需要條件為,公司至少成立滿三年,而上櫃則需要滿二個會計年度,因此2017年的低點,往前回推表示前面二、三年的政策就已出了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麒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