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者觀點與現實的落差,正是金融市場的特色:《索羅斯談索羅斯》選摘

2021-05-12 05:10

? 人氣

作者認為,參與者的觀點和實際狀況間的落差,正是金融市場的特色。示意圖。(取自Pexels)

作者認為,參與者的觀點和實際狀況間的落差,正是金融市場的特色。示意圖。(取自Pexels)

我們來談談您在投資時採用的架構。您在《金融煉金術》書中首度披露了您的投資架構,先前也提到那本書是您在思想上的突破。為什麼那本書對您而言這麼重要?

那是我的畢生心血。在關鍵時刻,哲學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最令人不解的恰恰是您的哲學,為什麼?

我的核心思想是,我們對這個自己所處世界的理解本質上就不完美。在做某項決定時,我們需要了解的各種情況其實會被自身的決定影響。人在參與某些事件時所抱持的期待,與那些事件實際產生的結果,本來就會有落差。有時候差異小到可以忽略,但其他時候會大到成為決定事件走向的重要因子。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容易講清楚。我可以用少少幾個字總結這個核心思想,其實只要2個英文單字就夠了:不完美理解(imperfect understanding)。但這2個字其實並不足以傳達完整概念,因為不完美之處不只與我們的理解有關,還關乎我們所處的情境(situation)與我們想了解的實際情況(reality)。那個實際情況會隨著我們的理解而改變,是個不斷移動的目標。一方面,實際情況會反映在一個人的思想上,也就是認知函數(cognitive function)。另一方面,那個人做出的決策又會影響實際情況。那些決策的基礎並非實際情況,而是決策者對實際情況的詮釋—我稱之為參與函數(participation function)。這2個函數的作用是反向的,某些情況下還會相互干擾。兩者之間的互動形式是一個雙向反射的回饋機制[1](two-way reflexive feedback mechanism)。

為什麼您說它是反射的(reflexive)?

您應該聽過反身動詞(reflexive verbs)吧?它的主詞和受詞是一樣的,那是法文的特色。反射性這個字也和反映(reection)有關。不應該和本能反射混為一談。

這些您在《金融煉金術》中都提過了,是這樣吧?

《金融煉金術》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因為我成功論述了反射性(reflexivity)的概念,那個概念是我在分析市場行為的關鍵一環,但是當時的論述不夠完善。那本書一開始不怎麼成功,因為很少人了解我想傳達的訊息,我也沒有獲得預期中的知識性回饋。但還是有些令人滿意的例外,像是史丹利.朱肯米勒就是看了這本書才來找我的,我們因此而結識,還有像是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堅持每個想到他手下工作的人都得先讀通這本書。看起來有一小群人讀懂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