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1.9兆美元的憂喜與風險

2021-03-15 07:20

? 人氣

拜登上周六簽署1.9兆美元的刺激方案,對全球經濟而言憂喜與風險都有。(資料照片,美聯社)

拜登上周六簽署1.9兆美元的刺激方案,對全球經濟而言憂喜與風險都有。(資料照片,美聯社)

上周美國眾議院通過1.9兆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總統拜登在周未簽署法案,這個堪稱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財政刺激方案可正式上路了,而其對全球經濟帶來的憂喜與風險是並存,只是無人能確定結果是哪個會實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份相當於台幣53兆餘元的法案,涵蓋面相當廣,除了防疫方面的疫苗注射、補助受疫情衝擊的企業、地方政府與學校的紓困外,還包括再一次的「撒幣」:對年收入7.5萬美元以下者發放1400美元的現金、延長失業救濟、擴大各種社會福利的補助等。

對其它國家而言,美國順利通過這份刺激方案,都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因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導致上世紀大蕭條後最嚴重的衰退,雖然疫苗已研發上市,但完成注射需要時日,各國復元與復甦的腳步不一,但無論如何,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其經濟表現好壞仍牽引著各國經濟。去年美國衰退了3.5%,今年預估能有5%左右的成長率,如加上1.9兆美元的刺激方案,可讓成長率增加0.5-1個百分點,全球經濟當然受惠,這是可喜之處。

不過,也有讓人憂心之處。一個是如此龐大規模的刺激方案,是否會引發通膨,最後讓經濟嘗到惡果。在此之前,美國經濟在第3、4季其實已經看出相當強勁的反彈;今年在疫苗注射逐漸擴大後,經濟可望有更好的表現。

依照美國的規劃的注射時程,預定夏季末達成群體免疫,拜登上周甚至表示,要在5月1日前讓每個美國成年人都有資格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去年下半年,其實美國還有不少地方處於封鎖,之後才逐漸開放,在此情況下經濟能反彈,代表美國經濟韌性與復元能力確實強。

而去年川普政府時已發放過一波的紓困金,拜登政府又再發放,但許多民眾因疫情而未能消費,在疫苗注射擴大、疫情緩和後,原本就預期會有「報復性消費」出現,此所以許多專家認為1.9兆美元是「過頭了」,會造成通膨出現,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就發出警告,認為這個方案刺激過火了,可能引發「我們這一代人從未見過的通脹壓力,對美元價值和金融穩定產生影響」。

此外,從這次刺激方案的國會投票來看,雖然方案是經濟、紓困,政治性不高,政治性最高的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案也未過,外界期盼看到不分黨派的理性支持,不過,從投票結果看,美國的黨派之爭如舊,那些在川普大減稅、大撒幣時投票支持的共和黨議員,全部翻身變臉成為重視財政赤字、擔心通膨再起的鷹派,是讓人稱奇又好笑。

但這就是政治現實,拜登原來期待他能開啟一個兩黨合作、支持公共政策議程新時代的期待是不存在。陷入黨派之爭的國家施政阻礙多、進步少,民主黨雖然可號稱是「完全執政」,但一來其「完全執政」仍是弱勢,二來拜登風格較溫和,與川普那種獨斷獨行的霸氣僅為相反。拜登上台固然很有魄力的馬上回到巴黎協定、不再退出WHO,但對是否重新加入CPTPP則顯得躊躇。這種形勢對經濟與其它國家是否會有負面影響,是讓人憂心、也必須再觀察。

另外還有一個「外溢效果」讓人擔心:有不少國家可因美國強勁刺激與經濟拉抬而受惠,但同時也有不少國家可能受害。強勁的刺激如讓通膨增加,利率也會上揚、美元走強,結果是許多窮國經濟受創─這些窮國原本就難用本國貨幣借貸,利率升美元強是讓其受雙重傷害,這一幕我們在金融海嘯後其實也曾看到過。

國際貨幣基金原本就曾擔心且預估,許多窮國很難從疫情中復元,如果再加上經濟與金融面的衝擊,全球的貧富差距(所謂的「南北差距」)、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距離,可能會更遙遠、更難以彌平。

當然,憂喜之間,大部份的正面影響短期可見、可感受;負面衝擊則可能在數年後逐漸浮現、甚至運氣好的話還不會出現。只是在感受立即效益的同時,還是該注意可能的負面影響與風險,才能趨吉避凶。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