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小農如何應對國際競爭

2017-10-14 07:00

? 人氣

作者認為,台灣要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農業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除了消極考量給予補貼救助外,如何強化小農體質,進而反守為攻,蔡政府除了噴口水外請拿出本事來!(資料照,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作者認為,台灣要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農業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除了消極考量給予補貼救助外,如何強化小農體質,進而反守為攻,蔡政府除了噴口水外請拿出本事來!(資料照,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近年來儘管政府不斷鼓勵農民朝農企業發展,希望農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上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但是台灣還是以家庭式小農為主。為因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企業為了提升其競爭力,需要不斷提高貿易額,來彌補競爭導致的利潤趨薄。在農業方面,大企業(俗稱Big Six)亦主宰著國際農產品貿易,許多國家政治經濟遊戲規則,無論貿易、補助、勞動、法規、專利權、土地使用、動植物防疫檢疫、行銷政策等,早已向大型農企業傾斜,小農的政經實力遠遠無法與農企業抗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農產品貿易要求所交易產品在規格、品種、品質等方面要能標準化,再加上防疫檢疫需要巨額費用支出,大企業也傾向於選擇較具規模的供應商,來降低交易成本與風險,造成全球農產品價值鏈中,供給集中度不斷提升,不利於小農經營。

新竹好物「好香米」4日正式上市,市府呼籲市民大眾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小農。(圖/方詠騰攝)
新竹好物「好香米」4日正式上市,市府呼籲市民大眾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小農。(圖/方詠騰攝)

小農在全球農業產業鏈中,經常處於價值鏈底端,他們的產品經常是終端產品價值的一小部分,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台灣農產品在開拓外市場上,亦面臨同樣的困境。尤其在產業價值鏈中存在貿易或加工壟斷的情況下,這種邊緣化更加嚴重。為此小農戶要設法提升其市場佔有率、提升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提升產品附加值等等,才能從全球價值鏈中獲益。為此透過六級化產業推動來增加農民收益是可行方法,至於農民團體是否該自行設置加工廠來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還是採委託代工模式,需視農產品的種類、規模、資金而定,可惜國內六級化產業如產銷履歷般,係直接移植自日本經驗與作法,缺乏本土思維以及相關法規、配套(如鼓勵地方相關產業異業結盟、在地農產加工等),導致國內真正成功的案例不多,難以有效的提升小農收益。

隨著國內外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增加對高品質無毒有機食品、特種產品的需求。這種特色農產品市場需求的存在加上資訊化發展,縮短了生產者和終端消費者間的距離,使得小農可以直接與零售商甚至終端消費者聯繫,也給小農帶來新的利基;如何透過網路平台來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亦是農業施政的一大重點也是另一個商機所在。

新北市長朱立倫25日出席雲林、嘉義地區有機蔬果拍賣說明會與在地小農座談。(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新北市長朱立倫25日出席雲林、嘉義地區有機蔬果拍賣說明會與在地小農座談。(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面對大型農企業具備資金充沛、風險承受力強、價格議價力高等優勢,國內小農除了透過自產自銷以安全、特殊品質來吸引特定消費群外,應該結合產銷班、生產合作社、產銷協會等組織力量,來提高產量、品質及議價能力,並藉由契作來建立小農與大型農企業及批發商的合作關係,避開拓展國外市場的龐大經費和各項風險。

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是小農生存的根本,如何透過加工廠及行銷平台嚴選並給予較高的採購價格來增加農民收益,讓農民樂意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優質農產原料,遠勝過政府花大筆金錢及人力,進行市售農產品的衛生安全查驗。蔡政府信心滿滿推動食安五環,然而國內農產品食安事件依舊有增無減,讓消費者對政府的施政能力充滿問號,就是最佳的例證。台灣要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農業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除了消極考量給予補貼救助外,如何強化小農體質,進而反守為攻,蔡政府除了噴口水外請拿出本事來!

*作者為農業博士,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農漁業雜誌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