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淺談我們對理論的誤解

2020-12-27 07:00

? 人氣

實際上,理論包括對於真實世界的描述與分類,因此我們可以說是「每天都生活在理論當中」。(圖/pixabay)

實際上,理論包括對於真實世界的描述與分類,因此我們可以說是「每天都生活在理論當中」。(圖/pixabay)

這篇投書可能讓你覺得很討厭,因為筆者在質疑你的信念,對於教科書「只是用來應付考試」的信念,以及「理論與實務無關」的信念。你將會看到,這兩個信念都沒有根據,而且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一樣東西,不但可以在該領域的教科書當中找到,而且那樣東西原先只是學者提出的理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回想一部電影吧!在《第五元素》當中,男主角必須打開風火水土四塊石頭來拯救地球,於是詢問接受拯救地球傳承的教士是否知道如何打開,教士支支吾吾的說「理論上知道(Yes, theoretically)」,結果男主角一臉生無可戀的轉頭說「他不知道!」

理論的用途通常都很務實

我們習慣把理論和實務放在對立的位置,而且中外皆然。許多人都很習慣的說,「理論上如此,實際上不然」,這也是英文當中的習慣用語。然而,我們所說的「按理」或「理論上」其實只是一些簡單而有漏洞的推理,例如國道一號從台北到新竹約75公里,搭客運按理只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實際上卻還要加上市區行車時間而耗時90分鐘左右。

相對的,教學或研究當中所說的理論,並不是這麼簡單的推理。有些理論是用來描述或預測實際現象,例如自由落體定律v = gt顯示物體掉落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乘以持續掉落的時間。有些理論是用來解決問題,找出最好的抉擇,例如決策樹理論是根據特定結果發生的機率和那些結果的價值,來決定應該怎麼做。

老師 教師 上課 教室(Tra Nguyen@unsplash)
教學或研究當中所說的理論,並不是這麼簡單的推理。(Tra Nguyen@unsplash)

以上述兩個理論而言,根本就不存在理論與實際不符的問題,問題只在於你是否知道這些理論,以及是否使用這些理論。另外,自由落體公式屬於自然科學的理論,排除空氣阻力後,其描述或預測相當精準。決策樹雖然用到數學(統計學),但處理的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機率問題,只發生一次的問題無法藉以獲得最佳結果,因此只適用於長期持續發生的問題。

舉例而言,若平均而言旅館有一成的預訂顧客並未現身,則理論上每天都可以接受一成出頭的超額預訂。若某日預訂顧客現身較多,則對無法入住的顧客給予適當賠償。雖然賠償是額外的支出,而且預計有一半的日子必須賠償,但長期而言仍比平均每天有一成的空房來得划算...這正是歐美知名旅館實務上常見的超訂(overbooking)。這個例子也顯示出,對於涉及人類行為的社會科學而言,理論的精準度並不像自然科學那麼高。

因此,「理論與實務無關」的信念並沒有根據。理論發展的過程通常都很務實,只不過在解釋或預測實際現象時有可能不夠精準,而用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時,也無法保證每次應用都可以獲得理想的結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