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幌騙,市場中的詐欺與不公平競爭

美國是資本主義的「明燈」,華爾街卻存在著不少黑暗面,幌騙就是其中之一。(美聯社)

上周美國摩根大通銀行以9.2億美元與監管機構達成幌騙和解,避免無邊無際的漫長訴訟,及可能比和解金高出數倍的罰金。不過,這次重罰是否能對美的幌騙稍有抑制,仍在未知之數。

所謂的幌騙(spoofing),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假裝要買(或賣)股票,在最後一刻撤單以欺騙其它投資人、藉此操縱股價以獲利。摩根大通就是承認在長達8年期間,藉著幌騙手法操縱了貴金屬期貨和美國政府債券市場。這次幌騙的和解金,在規模上數倍於其他金融企業與美國當局達成的幌騙和解協議,這可能顯示監理與單位下重手要遏制此歪風,但也同時顯示幌騙行為的嚴重性。

在談到幌騙行為時,一定要提的就是「高頻交易」。傳統上投資人或投資機構買進股票後,因為要有價差才會脫手,因此總會持有一段時間後才賣出。這時同樣會有爾虞我詐、耳語謠言散布的幌騙行為存在,但至少不會那麼普遍。但高頻交易者的出現則讓幌騙行為更普遍而惡劣,終而讓監理單位必須出手整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