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的未來,是異地還是故里?《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選摘

2020-08-23 05:10

? 人氣

在監控資本主義的觀點中,人類經驗是能轉化為行為數據的原物料,並可將這些資料製造成「預測產品」,預測使用者未來的行為,甚至進一步利用機器來控制人類行為。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在監控資本主義的觀點中,人類經驗是能轉化為行為數據的原物料,並可將這些資料製造成「預測產品」,預測使用者未來的行為,甚至進一步利用機器來控制人類行為。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監控資本主義單方面宣稱,人類經驗是能轉化為行為數據的免費原物料。雖然部分資料用來改善產品或服務品質,但其他數據則被業主據為己有,並將其稱為「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他們將這些資料投入下階段的生產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機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將資料製造成「預測產品」,對你當下、下一秒以及未來的行為進行預測。最後,這些預測產品會放在全新的市場上交易,而這種專門流通行為預測產品的市場,就是我所謂的「行為未來市場」(behavioral futures markets)。許多企業都迫不及待想在人類未來行為上下注,使提供此類商品交易的監控資本家得以迅速致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談到此新興市場的競爭之激烈,讓監控資本家持續開發更具預測力的行為剩餘來源,例如我們的聲音、個性以及情緒。最後,監控資本家發現如欲取得預測能力最強的行為數據,就必須介入現況,刺激、哄騙、調整並聚集民眾的行為,藉此導出有利可圖的結果。市場競爭壓力讓業者改變策略,他們提供的自動化機器裝置,不僅能預測我們的行為,更能大幅調整我們的行為。業者將重心從知識轉移到力量上,發現只讓群眾個人資訊自動流入還不夠,他們的新目標是讓群眾自動化。在監控資本演進過程的這個階段,生產方式必須配合日漸複雜的全面「行為修正手段」(means of behavioral modification)。基於這個目標,監控資本主義催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我將其稱為「機器控制主義」(instrumentarianism)。機器控制力量不僅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更能加以修正,使人做出滿足他者需求的行為。這種力量不需要借助武器或軍隊的武力,只要透過由「智慧」網路裝置、物件與空間連結而成,愈來愈普及的運算結構,就能利用這種結構產生的自動化媒介來達成目的。

英特爾、超微和安謀等業者電腦晶片爆出資安漏洞(AP)
機器控制不需要借助武器或軍隊,只要透過由「智慧」網路裝置、物件與空間連結,利用這種結構產生的自動化媒介來達成目的。示意圖。(資料照,AP)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探討這種操作模式的擴張,並深入分析維繫這種網絡的機器控制力量。想掙脫貪婪市場計畫的魔掌,確實愈來愈困難。店家只要願意付費,成為行為未來市場中的一員,那些計畫就能伸出觸手,溫柔地將《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手遊玩家,趕到特定餐廳、酒吧、速食連鎖店或商店消費。在更貪婪的情況下,他們還能利用臉書(Facebook)上過剩的個人資訊,形塑你的行為模式,例如誘使你在週五下午五點四十五分購買痘痘藥膏;在你週日晨跑結束,腦內啡在腦中極速流竄時,使你點下「同意下單」的按鍵,購入一雙新的慢跑鞋;甚至,他們還能影響你下週投票時的選擇。工業資本主義持續強化發展各種生產手段;而監控資本家與其他市場參與者,則一股腦地發展各種行為修正手法,讓機器控制的力量愈來愈穩固、強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