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裝睡的政府叫不醒,台灣還要再支付高昂的代價

2017-06-16 08:10

? 人氣

台北市美國商會2017台灣白皮書記者會,對一例一休的批評,官員聴不到?(資料照片,曾原信攝)

台北市美國商會2017台灣白皮書記者會,對一例一休的批評,官員聴不到?(資料照片,曾原信攝)

美國商會8日公布白皮書,媒體都大幅報導說美國商會「嚴批一例一休」;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下午就親自辦記者會,說美國商會是認為《勞基法》不適用現代型服務業,並沒有特別提到延長工時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媒體與陳添枝接收到的美國商會白皮書訊息,似乎是在兩個世界。美國商會的「重炮」到官員耳中,變得「雲淡風清」、溫和有加了。

不過,我們看看美國商會的白皮書中,批評去年台灣勞動政策倒退,《勞基法》過度管控工時,聲稱將扼殺創新與創業、嚇跑國際人才。所謂「《勞基法》過度管控工」,不是指「一例一休」,那到底是指什麼呢?

而從美國商會人員的發言,則更是血淋淋、火辣辣的直指一例一休。美國商會會長章錦華批評,去年台灣勞動政策大倒退,勞基法過時的工時管控,強加諸在所有產業;美國商會人力資源委員會共同召集人馬靜如說,「全世界有哪個國家,實施所謂『一例一休』?」她強調「一例一休」制度毫無彈性,但「一例一休」卻對最高工時、加班費與其他工作條件訂定嚴格規範,是「開倒車」的做法。

但對陳添枝而言,他接收到的訊息顯然很不一樣;他認為美國商會要政府將製造業的勞動法規與「用腦筋」工作的法規分開處理,而且據他了解美國商會關切的一例一休問題和台廠不同,也沒有提到延長工時的問題。他甚至說「早上出席美國商會發表會,聽到他們讚賞新政府作為,自己很高興的回來」。

這種「落差」實在令人無言,難道真的是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在行政院官員口中,一例一休問題其實「不是一例一休」的問題,而是過去許多企業完全未遵守勞基法,這次透過一例一休全部一起「發作」,才會如何難以適應。官員之意其實是指台灣的那些中小企業、甚至「血汗」型的大企業,原本就不守法。

但問題是守法程度向來較高、也沒那麼「血汗」的外商,這次也全部被一例一休惹毛;5月中一場歐洲商會的活動中,歐商當面對小英總統提建言,指一例一休已對僱主造成困難,也不符多數受僱者期待,要求政府應讓勞動法令的適用有合理的彈性。這次則是美國商會拿大炮轟,連「大倒退」的字眼都出爐,還問說「全世界有哪個國家有所謂「一例一休」?」

官員「裝睡」的不僅是一例一休而已,供電的能源政策亦相同。美國商會對台灣的供電是否能維持穩定表示疑慮,同時也指出政府要廢核又要減碳,要大幅綠電,但多數專家不相信這2個目標能同時達到。

事實上則是問題百出、風險增加。脫離缺電、限電風險20年的台灣,在蔡政府上台後,限電陰影就揮之不去;去年夏天用電高峰固然多次進入限電警戒,讓台電只能拜託用電大戶少用(當然是付出成本的),甚至秋天同樣出現危機。今年夏天同樣要面對限電危機,台電只能拚命增加火力發電、該除役的廠繼續用、要環評的也免環評了,結果當然是排碳增加、污染加重。

但這一切已擺在眼前的問題、未來明顯易見的風險,官員也是選擇「裝睡」,反而是宣傳與強化政府「竭盡所能避免缺電」的努力,但卻從來不提也不檢討這個危機,其實是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引發。回想在總統大選前及選後,從蔡英文到經濟部長李世光不斷拍胸保證的不缺電,到今天的「危機總動員」,真的是「騙很大」。

蔡政府官員持續「裝睡」,但台灣未來可能要為此付出代價。

勞動市場的僵化、對企業運作的影響,套句美國商會的說法:「勞基法限制加班時數的父權思維,只會扼殺創新與創業,嚇跑台灣極力爭取得國際人才。」而國內企業的影響也仍持續發酵中,國內勞資同受其害,繼續承受代價。

而供電問題是:即使今天夏天僥倖過關未淪入限電,但蔡政府以「大躍進」方式要全面廢核,以綠電取代,台灣要同時支付環境與財務上的高昂代價,電價更不可能繼續維持平穩。民眾、企業、還有台灣經濟,會在未來逐漸接到「帳單」,要去承擔這個昂貴的代價。

蔡政府的官員們,醒醒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