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綠營與柯文哲在北農賽局中的算計與權勢

2017-06-07 08:10

? 人氣

北農董、監事改選,官股大勝掌握多數,卻因內鬨派不出總經理。圖為股東投票。(資料照片,蘇仲泓攝)

北農董、監事改選,官股大勝掌握多數,卻因內鬨派不出總經理。圖為股東投票。(資料照片,蘇仲泓攝)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日前董監改選,中央與台北市府聯手的官股大勝,但選後卻派不出總經理,因為官股內鬥「還在喬」。這是一幕充滿政客的政治算計、權勢擴張的戲碼,市民、農民及北農的利益則都不在考量之內;特別是在暴雨造成菜價再次飆漲時,政客對北農最大的關切竟然是喬位置、搶地盤,顯得格外諷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農產運銷公司的股權結構中,台北市政府與農委會各佔22.76%、其它則是:農產品販運商20.21%、農民團體34.27%。雖然表面上是官民共治,民股的比例甚至高於官股,但這些民股包括農會系統、青果合作社等,亦有官方色彩,所以過去向來由農委會派董事長、市府派總經理;但雲林張派張榮味因掌握農會系統,加上過去與國民黨的政治聯盟,讓北農實質上的當家人成為張榮味。

柯文哲入主市府、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大家都想拔除張派勢力,但官股雖然股權占比高到近半,但在當時的北農權力結構下仍敗下陣。不過,這次的董監改選,終究大家要靠持股高低決勝負,而官方永遠都有工具與力量,吸納或壓迫其它民股投靠。從結果來看,在23席董事中,市府、農委會、張派的農會各得5席,等於是三足鼎立;不過,透過各種運作,其它8席董事是靠向官股,最後結構的18比5,張派連要否決重大議案的席次都不夠,等於完全被邊緣化,泛官股算是大勝。

不過,「敵人」消滅後馬上換官股內鬨,北農董事長由民進黨籍的北市副市長陳景峻擔任,雙方無異議;但農委會與市府彼此都認為陳景峻「是對方的人」,所以爭派總經理─市府提出前畜產運銷公司董事長郭萬清任總經理,農委會說「不專業」、「不知道他是誰」;但農委會提出的人選是綠營前立委賴坤成,坦白說,明顯更不專業,柯文哲嘀咕「太像政治酬庸,不適合當北農總經理」,是有道理。

農委會之後推出長期關心小農的作家吳音寧任總經理,市府又多所保留。根據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的說法,吳曾從事農產文創相關工作,也有豐富行政經驗,曾任彰化縣溪州鄉公所擔任多年的主任秘書,也和關心農業的公民團體非常熟識。這個人事案在社會形象上應該是可「得分」,但總經理要負責一家公司的實際經營,不是對外宣傳而已,「農產文創相關工作」對經營北農有多大用處,外界是「看不太出來」。

說穿了,兩邊都在搶地盤、擴張政治勢力版圖,至於所提人選的適任與否、對北農的經營效益、甚至對農民與市民的利益,即使不是完全沒考量,看起來也是擺在後面又後面的位置。

依公司法規定,改選後15天內要召開第1次董事會,選出董事長與派任總經理,因此大家還有點時間好好「喬一喬」;甚至如果還喬不攏,某派的董事可集體不出席第一次董事會,爭取更多談判時間。這段時間,更值得觀察的是如果官股內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原本被邊緣化的張派,是否在兩強爭執中再成「關鍵少數」。

市府與農委會各掌握9席董事,任何一方與張派的5席合作,縱然不到3分之2的絕對多數 但至少是已過半而能掌握全局。綠營與張派的舊怨難了,農委會很難與張派聯手,剩下的選項就是市府是否會與張派再次聯手,而掌握董事會召開權利的綠營又是否有能力拖延、甚至反擊,都值得再觀察;北農這個戲碼大概還要再續演一陣子。

不過,終究公司要儘早決定人事,否則經營必出問題。要中央的綠營與市府在喬人事時,完全大公無私、把自身政治利益擺開,大概是緣木求魚;但民眾卑微的請求該是:也請把農民、北農、及市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找個專業、能力、操守都拿得上檯面的人選,儘早確定讓北農經營回歸正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