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觀點:氣候變遷惹的禍?高雄、南台灣治水要超前部署!

2020-05-31 06:40

? 人氣

前陣子的連續強降雨造成高雄及其他南台灣地區淹水,筆者認為須改善現行治水政策。(資料照,盧逸峰攝)

前陣子的連續強降雨造成高雄及其他南台灣地區淹水,筆者認為須改善現行治水政策。(資料照,盧逸峰攝)

極端氣候日益嚴重,海平面上升,暴雨日多,治水須不同思維、戰略,超前部署!尤其近日來受鋒面影響,高雄市、台南市、屏東縣下起豪雨、大雨。天氣不穩定,外出要記得攜帶雨具。請注意雷擊、強陣風、溪水暴漲,山區要慎防坍方、落石、土石流,低窪地區慎防淹水。出門或遠行前建議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網站查「災害潛勢地圖網站」,了解哪理容易淹水(潛勢)?但對於突降的豪大雨,則該預測難免有間?防災重於治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總會淹水?「都市化」致災嗎?因為柏油路面或不透水路面愈來愈多,導致「水文歷線」上之洪峰流量增加、洪峰滯延期縮短。而氣候變遷下之上游山區的豪大雨量,一下子由河川上游急灌到中下游時,或因屏東、高雄等南台灣濱海地,長期抽水灌溉、養殖地層下陷,造成都市大排、河川堤外的水位於強降雨之短時間內,可能它的水位會比市區的雨、逕流、水溝等之水位還更高。

這種外水(上游流下的水)比內水(天下的雨、市區的水)還要高的水勢,勢必使得都市的內水、降雨自然就排不出去。所以目前的都市治水、防洪策略,除了排水、逕流外,在工程上大多採滯洪手段,先把雨水、內水引進到「滯洪池」(高雄目前已建置15個滯洪池)、蓄洪池;攔河堰、地下水槽、土壤滲水、地面逕流、道路當成排水溝等,待上游流下的豪大雨量之「外水」退去後,再用幫浦或抽水站(高雄有48座抽水站)把「滯洪池」的水送出堤外由河川排放(高雄市轄管120條區域排水),就「海綿城市」作法!

20200522-高雄市長韓國瑜今(22)日親自視察當地積水情況及抽水站運作。(高雄市政府提供)
連日暴雨造成淹水,高雄市長韓國瑜(見圖)日前赴淹水現場視察情況及抽水站運作。(資料照,高雄市政府提供)

高雄市政府於23日宣稱,119個淹水點基本上在不到1天就已經全部「退水」完畢;但可惜七賢抽水站(截流站)可能因泥水中夾雜石塊、較大樹枝,打斷抽水機扇葉,雨前未先清理抽水機而淤積,致抽水效果不大、無法及時抽出大量雨水進「愛河」。但經潛水人員檢查更換抽水機扇葉後,已於23日晚上恢復正常的抽水功能。

氣候變遷下豪大降雨增加?高雄21日起下豪雨,17個行政區於22日時的累積雨量超過200毫米,甚至茂林區還逾300毫米。山區下大雨,下游就淹水不退?高雄淹水主要係在沿海地勢低窪、平原內陸窪地地方發生,因為:(1)河川流路短且流速緩慢,(2)原有埤塘因開發而消失原有的排水功能,(3)既有雨水下水道的「容受力」不足等所造成。

本文建議水利署、高雄市政府、水利局:

  1. 防洪抽水站之操作與維護管理甚為重要,似應制定及落實抽水站運轉維護SOP,以視同作戰的態度來面對防洪!
  2. 水利署是否應該提高防洪保護標準(Flood Protecting  Standard)?使目前的堤防或相關防洪設計,在氣候變遷的暴雨、洪水侵襲下,人民生命財產能得保護而免於恐懼?
  3. 治水策略除了目前已經實施的「逕流分擔、出流管制」 等措施外,建議參考日本的「地下神殿」作法,考慮在都會地區興建「地下水庫」或「地下分洪隧道」。
  4. 整合土地使用與其他「非工程」手法,提升河川流域的防洪、防豪大雨治理。治水要有風險管理及制度,民眾被淹水除了政府補償外,可以理賠嗎?
  5. 治水靠口水、政治、工程、非工程、管理、軟思維?治水是要靠人的智慧,住數十年的在地居民最清楚那裡淹水,也要「由下而上」,社區總體治水、官民專家的智慧合作、政通人和最重要,希望中央與地方政府加強合作,以利治水業務推動!官人一筆誅,百姓千滴血!

*作者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系及通識教育中心教授;中正大學法學博士、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