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台日關係史上最好?陳以信列舉「這些指標」:口頭外交對實質利益有限

2020-03-01 14:10

? 人氣

國民黨新科不分區立委陳以信(見圖)接受《風傳媒》專訪。(資料照,盧逸峰攝)

國民黨新科不分區立委陳以信(見圖)接受《風傳媒》專訪。(資料照,盧逸峰攝)

蔡政府步入第2任期,在對外關係上表示,目前的台美、台日關係均屬「史上最好」,但應該如何看待當前台灣與美、日等具體指標?國民黨新科不分區立委陳以信分析,應從互訪層級、簽定協議、設立辦事處等方向來一一檢視,最為具體,他直指民進黨主政下與美、日間的「口頭外交」,為台灣爭取的實際利益有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將身兼國會外交與推動國民黨「政黨外交」雙重任務的陳以信,如何看待馬、蔡政府的外交政策差異?陳以信2月28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分析,民進黨政府常說,目前是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候,通過《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台北法案》等等,但美國國會支持台灣力量一直都很大,是長期經營結果,不只是民進黨功勞,許多參眾議員在擔任助理或地方政治人物時,就已跟台灣有很深接觸,因此國會提出法案時,獲得2、3百票甚至無異議通過,是包含台灣朝野、以及海外台灣人長年在美經營出來這些支持台灣的力量,我們也對美國國會支持台灣的力量予以感謝。

對台貿易談判依舊在 「不能過度認為能改變美行政部門對台政策」

至於蔡政府任內,台美實際關係是否突破?陳以信表示,傳統上像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美國不會邀請正式訪問,《台灣旅行法》後,目前也尚未看到實際突破。這次準副總統賴清德訪美,美方認知是民間單位邀請的民間參與者,未違美方「一個中國」政策,當然這是史無前例,我們也很開心有這樣的政治人物訪美,但對美而言,並未認定獲邀者的官方政治身分。

20200205-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中)以個人身分訪美。(取自賴清德臉書)
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中)日前以個人身分訪美。(取自賴清德臉書)

陳以信舉例,在馬政府時期,時任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曾正式訪美,當時沒有張揚,但突破6位首長直接訪美的限制,目前蔡政府沒有發生;另一個指標,則可看美國內閣成員有無訪台。陳以信指,馬政府最後兩年有內閣閣員訪台,包含環保部長吉娜麥卡馨(Gina McCarthy),當時沒有《台旅法》、《台北法案》時都已做到。

陳以信強調,當然必須感謝美國國會的善意,但實際上,美國對台政策由行政部門控管,「行政部門覺得可以做的,國會不用授權,其實都可以做了,《台灣關係法》已有空間;行政部門覺得不能做的,國會再怎麼給它建議,也不會做」,他表示,國會的善意,不能過度去認為行政部門能改變美國對台政策。

陳以信對比美國行政部門,對台灣的重視還是有部門上的差別,國務院、國防部對台灣了解最多,後者代表在安全層面上,美方對台善意加強;但商務部、貿易代表署、農業部等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不管是對台貿易談判,如鋼鐵、鋼鋁反傾銷稅課徵,美豬美牛進口議題上並未鬆綁,「台美關係民進黨一直說史上最好,但都好在嘴巴上,實際意義不是很明顯。」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