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耀元專欄:「引戰」與「不畏戰」是兩碼子事

2020-03-01 06:5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連任勝選後接受BBC訪問時說,「中國需要準備好面對現實」,「任何時候都無法排除戰爭的可能性」。(總統府)

總統蔡英文連任勝選後接受BBC訪問時說,「中國需要準備好面對現實」,「任何時候都無法排除戰爭的可能性」。(總統府)

蔡英文BBC專訪傳遞的訊息不是對中國引戰,而是強調台灣不會在緊要關頭對中國投降。軍事嚇阻一直是國際關係重要主題,嚇阻過程中所送出的訊號是否可信,對戰爭是否會爆發有決定性作用。

蔡英文在英國媒體BBC專訪時,談到中國如果侵略台灣,代價將十分巨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段談話遭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前陸軍副司令吳斯懷大加撻伐。吳斯懷認為,這樣的言論與態度是在挑釁中國,並說:「陸軍M1A2還沒到達,潛艦國造還在研製,F16V才完成採購程序,募兵制成效目前也被各國多重檢討,國軍的後備戰力是不是準備好了?」他更強調國防發展的重點是在「避戰」,而不是「引戰」。

20200225-立委吳斯懷25日出席委員會抽籤。(盧逸峰攝)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吳斯懷認為,總統蔡英文在接受BBC專訪時的言論與態度是在挑釁中國。(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灣是否在軍備上準備好與中國一搏高下?坊間各有論述;到底美國是否會幫助台灣?不同答案也會對兩岸軍力產生不同評估。

在現階段的兩岸與美中關係框架下,很難釐清台灣在實質戰備上是否已經準備好了。但蔡英文的言論是否是一種引戰的行為?這就有其討論價值。

在國際關係的研究中,軍事嚇阻長時間以來都是一個重要主題。而在探討兩國嚇阻過程時,其所送出的訊號是否是「可信的」(credible signal),對於戰爭是否會爆發有著決定性作用。

所謂可信的訊號指的是,敵對國家與政府是否相信送出訊號的國家確實會執行並遵守它送出的嚇阻訊號。打個比方,當蔡英文說中國侵略台灣將遭遇重大的代價,北京是否認為這代表蔡英文在必要關頭的時候不惜一戰,並且不會投降。

由此觀之,蔡英文專訪所要傳遞的訊息,其實不是台灣對中國引戰,而是要強調台灣不會在緊要關頭對中國投降,並希望中國在謹慎評估台海兩岸之間的軍事平衡後,不要做出蠢事。

蔡英文企圖讓中國理解台灣政府的立場,並強化我們防衛的可信性,希望透過這樣的訊息,達成有效的嚇阻效應。換言之,她所表達的是,台灣做為一個主權國家絕對「不畏戰」,也不會向中國低頭。

吳斯懷的評論其實曲解了蔡英文的原意,也忽略了國際關係中嚇阻理論的使用方式。

按照吳斯懷的說法,台灣不應該在國防上面挑釁中國,但這很可能會送出另一種訊號,讓中國認為台灣無論在軍備或是防衛意識上都只是個紙老虎,一戳就破。

為了極大化台灣對中國的防備,蔡英文政府必須時時刻刻地表露出自我防衛的決心,才不會讓中國覺得有機可趁。

*本文原刊《新新聞》1721期,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新新聞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