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榮觀點:「司改夜行軍,且行且艱辛」

2017-03-03 07:10

? 人氣

目前司改會議才陸續開始,與會的各方代表都不斷的提出質疑,民眾對司改會議信任度也十分低落,卻在這樣充滿不信任的氛圍開展,恐怕反倒把台灣司法體制推向更困難的處境。(資料照,陳明仁攝)

目前司改會議才陸續開始,與會的各方代表都不斷的提出質疑,民眾對司改會議信任度也十分低落,卻在這樣充滿不信任的氛圍開展,恐怕反倒把台灣司法體制推向更困難的處境。(資料照,陳明仁攝)

客家樂曲大師林生祥(曾被立委黃昭順誤會成「客家鈴聲響」)推出過一張傳奇性的專輯「菊花夜行軍」,作為主題曲的「菊花夜行軍」歌詞描述出農民面對加入WTO後農產品大環境的艱難,無奈中只能一一點名不同品種的菊花,求上天看顧讓菊花又大又漂亮,歌曲的氛圍對照目前的司改國是會議充滿既視感,目前司法的處境面對的是外在民眾的不信任,以及內部成員(法官、檢察官)遭高舉的改革大旗的人不斷的妖魔化,讓彼此幾乎是站到對立面,而筆者認為這樣的困境其來有自,至少在司改議題的設定上以及人民對於法官的認知上就出現的歧異,必定讓司改國是會議一開始就舉步維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消失的司改議題如何有感」

觀察近幾年引起民眾對司法不信任的原因,絕大部分是因為個案判決是否宣告死刑上產生重大爭議(一、二審曾判死刑、但上訴第三審後發回最後結果改判無期徒刑),民眾對於為何犯下殘忍殺人犯行的犯罪行為人可以免死,往往忿忿不平,於是把法院作為情緒出口,即便判決書中已交代為何不予以判處死刑之理由,卻依然得不到民眾認同,甚至在法官內部之間,也會為個案為何不判處死刑而意見交鋒,此種情形屢見不鮮(例如張鶴齡、蔡京京案件),而全國司改會既然是在談論一個國家司法政策的走向,死刑具有如此高度爭議(存廢與否、立法政策還是司法裁量),何妨在會議中嘗試與不同的委員代表溝通討論,但會議一開始就將死刑存廢議題消去,人民如何有感? 

「法官想得跟你們一樣」

20170123-落實兩公約國際審查及結論性意見座談會,大法官黃瑞明與Peer Lorenzen交流意見。(盧逸峰攝)
法官協會於105年間對部分法官作過人民參與審判的問卷,在參與調查之法官中,有六成七的法官贊成現階段刑事訴訟引進人民參與審判,如果完全由人民決定被告有罪與否,贊成的法官也有四成六,可見法官也樂意看見人民可以參與審判。(資料照,盧逸峰攝)

很多民眾長期接受媒體、名嘴觀念,總認為法官就是住在象牙塔裡面與現實社會處於平行世界(或貼上恐龍標籤),但實際上法官群體們對於若干議題與民眾主張的並無不同,例如法庭直播,其實除了性侵、少年或營業秘密案件本質上就會限制公開審理的案件外,法庭本來就是可以公開透明,並不會抗拒直播(不久前最高法院才就王光祿案件審理直播),甚至可預見的是,在開啟直播後,舉凡被告各種光怪陸離的答辯、告訴人各種超過合理的賠償請求、律師功課沒做足的窘境都無所遁形,畢竟海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又以陪審制度為例,法官協會於105年間對部分法官作過人民參與審判的問卷,在參與調查之法官中,有六成七的法官贊成現階段刑事訴訟引進人民參與審判,如果完全由人民決定被告有罪與否(即類似陪審制),贊成的法官也有四成六,可見法官也樂意看見人民可以參與審判,這都是隨手查詢到的資料,卻被有心人士操作成法院是害怕法庭直播、拒絕陪審制度來分享審判權力的印象,人家受了委屈是「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但法院對法庭直播、陪審制度明明是開放態度,卻被民眾如此誤會,真的是「寶寶心裡想、但不准寶寶說」。

目前司改會議才陸續開始,舉凡專業團體如法官協會、檢察官改革協會、律師全聯會、與會的各方代表都不斷的提出質疑,甚至其中的司改委員更信口開河說目前司法界仍有5%至10%的法官檢察官收賄,而台灣民意基金會發佈之民調指出民眾對於司改會議的信任度低落,諷刺的是,本次會議目的是要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賴,卻在這樣充滿不信任的氛圍開展,只求老天保佑能有一點成果,而不是反倒把台灣司法體制推向更困難的處境,司改夜行軍,且行且艱辛。

*作者為雲林地方法院法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