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禁令》全球近5千萬個孩子亟待國際救援 川普禁令對難民兒童影響最大

2017-02-06 14:56

? 人氣

伊拉克一位3歲的孩子在難民營領到聯合國發放的過冬衣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伊拉克一位3歲的孩子在難民營領到聯合國發放的過冬衣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日前在《2017兒童人道救援行動報告》中表示,由於國際衝突與對立,全球共有4千8百萬名兒童亟待國際救援,其中至少750萬個孩子陷入嚴重的營養不良。《紐約時報》指出,在美國總統川普1月27日簽署的穆斯林7國公民入境禁令中,伊拉克、索馬利亞、蘇丹、敘利亞與葉門恰好也名列該份聯合國報告,難民兒童也是受害最深的一群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2017兒童人道救援行動報告》封面。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2017兒童人道救援行動報告》封面。

川普宣布禁止7個穆斯林國家的公民入境美國至少90天、暫停難民接收計畫120天,敘利亞公民更是無限期禁止入境。其中內戰連年的敘利亞,被聯合國稱為陷入「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人道危機」,光是周遭國家就收容了超過480萬敘利亞難民、其中220萬是孩童。除了被川普禁止入境的7國公民之外,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奈及利亞和南蘇丹的難民兒童,也因為美國中止難民接收計畫,同樣受到牽連。

準備逃離敘利亞村莊的婦女和兒童。(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準備逃離敘利亞村莊的婦女和兒童。(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美國不再為移民和難民的庇護所?

自1980年起,美國以「難民接收計畫」之名每年接收數以萬計的外國難民。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資料,該計畫符合美國寬容接收移民的理念,並彰顯美國在國際人道救援的貢獻。美國在2015年接收了約7萬位難民,2016則達到約8萬5000位,其中12,486人來自敘利亞。直到川普為止,歷屆美國總統都支持難民接收計畫。

美國2016年接納了超過8萬名難民。(國務院官網)
美國2016年接納了超過8萬名難民。(國務院官網)

「這顯示這項移民禁令影響到的,都是世界上最脆弱、最需遠離恐懼的婦女與兒童,」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簡稱IRC)資深副主席賽姆(Jennifer Sime)表示:「美國正遠離在難民安置的領頭羊角色,為此付出代價的卻是難民。」

多國兒童處境艱困 急需救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簡稱UNICEF)長期為開發中國家的婦女與孩童提供援助,每年發布評估報告,估算該年亟需救援的地區範圍、人數及所需要籌備的資金。這些國家以中東及非洲地區占大宗,原因多自於戰亂,如敘利亞、葉門和阿富汗等國。部分地區則為天災所擾。

需要資助的難民兒童人數。(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需要資助的難民兒童人數。(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以下亟需人道救援的5國難民孩童現況:

敘利亞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大約需要10億美金(約合新台幣320億元)幫助因六年內戰流離失所的敘利亞兒童。該組織表示還需要另外3億美金(約合新台幣96億元),幫助仍居住飽受戰火摧殘的敘利亞的580萬名兒童。這些資金主要須用在飲用水、衛生保健及醫療救援上。

受UNICEF資助兒接受教育的敘利亞青少年。(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受UNICEF資助兒接受教育的敘利亞青少年。(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葉門

居住在阿拉伯海及紅海交接處的葉門,自2015年爆發內戰,至今仍未停歇,同時因位於沙漠地帶,居民長期受飢荒所苦。約330萬兒童及懷孕或哺乳中的婦女嚴重營養不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正為該國690萬名兒童,籌措2億美金(約合新台幣64億元)的食物基金。

伊拉克

伊拉克戰亂持續加劇,至少1100萬民眾等待人道救援,超過3百萬人流離失所,至少140萬位是兒童。聯合國稱超過510萬兒童需要救助,目前他們需要1億6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51.2億元)為不到5歲的孩童施打小兒麻痺疫苗。

伊拉克一名母親在難民營領取物資。(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伊拉克一名母親在難民營領取物資。(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蘇丹

長期陷入內戰的蘇丹,至少31%的人口面臨嚴重的糧食問題,約兩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嚴重營養不良。目前聯合國正籌措超過300億台幣的經費協助這些孩童,大部分的經費將用於營養計畫。

居住在蘇丹難民營的男子。(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居住在蘇丹難民營的男子。(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索馬利亞

長期處在人道危機狀態的索馬利亞,聯合國估算2017年將有超過85萬不到5歲的兒童嚴重營養不良。

國際社會對難民態度漸趨強硬,讓難民兒童的處境雪上加霜。(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國際社會對難民態度漸趨強硬,讓難民兒童的處境雪上加霜。(翻攝UNICEF年度報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