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為什麼遲遲不對中國開戰?專家告訴你七大原因

2017-02-06 09:00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合成)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合成)

川普上任半月有餘,就以其旺盛的精力、好鬥的精神、超乎想像的效率開始兌現其競選承諾。只是令全球不解的是,直到現在,川普猛烈的炮火都沒有指向選舉期間屢屢被他當作攻擊目標的中國。這一幕大大超過西方所謂的戰略預言家的預測。

我還記得,川普當選後,英國《金融時報》採訪中國學者、經濟學教授魏尚進,其標題就是:「中國會成為川普第一個敵人嗎?」其中的一個問題是這樣的:「萬一川普真是一意孤行,寧可不利己也要損人呢?比如他真的把中國列為他在全球第一個要對付的國家,那麼他會怎麼做?我們應該怎麼辦?」

無獨有偶,美國之音也熱炒俄羅斯媒體的評論:「慶幸中國將成為美國的頭號對手能為克里姆林宮外交提供戰略機會」。

法國媒體更為奇特,明明中國迄今為止仍沒有成為美國目標,雙方仍然保持著莫測的平靜,卻依然炒做中美髮生新冷戰之類的驚人之語。

不論英國、俄羅斯還是法國,他們的小九九中國也是心知肚明,希望中國成為美國的頭號目標,既可以轉移它們面對的美國壓力,還能從中火中取栗。只不過劇本並沒有按照它們期望的哪樣上演。或許永遠也不會按照它們的希望上演。

雖然今天這一幕出乎世界列強的期待,但卻是非常符合邏輯的。

美國總統特朗普

四面楚歌?

川普是美國人民把他推向總統寶座的,上任後自然要先聚焦內政問題。廢除歐巴馬醫改、重新談判石油管道建設、解決移民問題、取消庇護難民城市的聯邦撥款、加強軍備特別是海軍建設、提名保守派大法官等諸如此類。

其次,則是要處理和美國關係最為緊密、利益也高度相關的盟國關係。比如會見英國首相、和加拿大、墨西哥重談貿易協定、在墨西哥邊境建牆、退出TPP、和澳洲總理怒談難民接收問題。

等到這些問題處理完,才會輪到中國等其他國家。從正常的順序上,中國都不是美國優先要面對的議題。

第三,川普就職後,風格依舊,用新加坡《聯合早報》於澤遠的評論就是:「川普不同於此前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其拳打國內體制、腳踢國外盟友的架勢有些類似中國文革時的造反派。」文革帶來了什麼後果,中國人早已深有體會。如今,世界秩序的主要締造者和維護者美國也出現了造反派。

不管是川普CEO的風格來當總統,還是他缺乏經驗,但後果就是內外一切亂了套。 國內外燒的一切忙亂,他自己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這個時候,川普自然沒有精力再去面對最為強大的中國。

第四,川普的政策多數受到了美國和西方主流勢力的強烈反對和抗議。自從川普上台之後,美國就變成了一個抗議之國,遊行之國,整個國家再也沒有平靜過。 (相關報導: 穆斯林禁令》川普挑戰聯邦法官失敗 上訴法院駁回司法部緊急上訴申請 更多文章

不僅媒體一如既往的反對他,大量民眾也走向街頭,甚至演變成暴力,民主黨更是全力不合作,直到現在川普提名的內閣成員獲得批准的都依然只是少數。體制內的專業官僚比如國務院上千名官員罕見的聯名上書,反對川普的入境禁令。這一次司法也同樣沒有缺席對抗川普:聯邦法官做出的暫停川普總統對7個穆斯林國家公民入境美國的禁令,認為這個禁令違反憲法。此前多個聯邦法官已下令暫停把簽證持有人遞解出境。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不是只有陽光會讓肌膚曬黑 其實室內也潛藏看不見的皮膚殺手…
東北季風來了 中部以北氣溫下探14度
美國永遠當老大,誰來當老二?歐洲各國瘋拍影片向川普告白,笑翻全世界
法國「黑馬」總統參選人馬克宏:美國的科學家們被欺負?沒關係,快來法國
專訪:全中國最大同志交友平台Blued創辦人耿樂出櫃前後的「雙面人生」
新官上任四處放火 美國人還挺不挺川普?CNN民調告訴你
風評:5+2產業政策退位,政府撒錢撐經濟上場救援
誰是民主黨接班人》曾旅居台灣的反川普女將、紐約參議員陸天娜備受期待
共機繞台今年至少再來4次 共軍的下一步會是武力犯台嗎?
「遼寧號繞台不致成常態」 軍方為什麼這麼有把握?
誰是攝護腺肥大的高危險群?醫師:從事這3種職業的人要小心!
孫慶餘專欄:蔡政府「維持現狀」也要「與時並進」
楊其文觀點:認知轉化中的文化場館
蕙嘉琳觀點:2017年亞太區中小企業機遇─充分把握區域內貿易商機
陳牧民觀點:中印戰略競爭的新場域─孟加拉實地觀察
公孫策專欄:濁水溪變清,是祥瑞還是凶兆?
觀點投書:民進黨在南台灣的破口要怎麼補?
觀點投書:善良稅制才能留住廠商
觀點投書:福爾摩沙島與福島
觀點投書:年金改革 何需退休試算系統混淆視聽?
被閃電擊中的那一刻....《雷與電》書摘(3)
南韓駐台代表楊昌洙:台灣是旅遊、退休、養老的好地方
期待您挽起袖子!全台血庫大缺血 O型存量撐不到4天
美式足球「超級盃」休士頓開打 30秒廣告要價1.6億元 女神卡卡擔綱中場秀
自由女神「被斬首」了!德國《明鏡》周刊封面惹爭議
國民黨主席之爭》候選人難整合 吳敦義:選舉公正才是重點
盼突破兩岸困境 郭山輝:總統認為下半年是政策宣示時機
國民黨主席選舉支持誰?馬英九:還沒登記、還不知道
史上最暖冬天?鄭明典:平地測站已破70年紀錄
提升軍中士官地位 馮世寬:讓資深者獲得肯定
蘭嶼飛魚季禁止水上活動 觀光業者反彈 鄉長力挺傳統文化
林聰賢將接任農委會主委 羅智強:乾脆正名「農舍會」
沒有農地,就沒有農業;沒有農業,就不是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