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牧民觀點:中印戰略競爭的新場域─孟加拉實地觀察

2017-02-06 06:40

? 人氣

孟加拉首都達卡街景。(陳牧民提供)

孟加拉首都達卡街景。(陳牧民提供)

「近年來中國公司非常積極搶標孟加拉的各類基礎工程,其所開出的低價讓其他國家根本無法競爭,因此多數計畫都被中國拿走,但是這些企業算得很精,各類原料如鋼筋水泥等,甚至技術工人都從中國引進,因此不僅成本低廉,而且錢都是中國人自己賺走」。專研水利工程的孟加拉BRAC大學榮譽教授尼沙(Ainun Nishat)如此說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的240億美金

孟加拉人口一億七千萬,土地面積14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亞地區算是第三大國家。過去台灣對此地的印象不外乎人口稠密,且地勢低窪多水患。近年來因為工資低廉(人均只有1400美元),加上歐盟、加拿大等國給予其紡織品輸出免稅優惠(GSP),因此快速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紡織品輸出國,幾乎所有國際主要品牌都在此下單採購。單單依靠紡織品和鞋類出口,孟加拉就能保持6%的年經濟成長率。不過從對外貿易來看,這幾年孟加拉外貿最明顯的變化,是中國已經逐漸取代印度,成為孟加拉更重要的貿易夥伴:2003-04年印孟貿易額(18.18億美元)還比同時期(2003)年中孟貿易額(13.68億美元)為高,但是到2014年中孟貿易額(124.53億美元)已經遠遠超出印孟貿易額(2015-6會計年度數字為64.63億美元)。2016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訪問孟加拉,在短短兩天行程中與孟國政府簽訂27項雙邊合作計畫,提供240億美元貸款與投資計畫。這是孟加拉史上金額最高的雙邊合作計畫,徹底改變長期以來這個南亞小國對印度與世界銀行的依賴,也可能重塑南亞地區的國際政治面貌,其影響力不容小覷。我在1月下旬走訪這個南亞國家,發現這裡許多菁英仍在談論幾個月前的習近平之行,甚至不少人認為中國這種以威權體制來帶動經濟成長的發展模式對孟加拉頗有吸引力。

在親中與親印之間擺盪

孟加拉是1971年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的新國家。當時印度在其創建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也在本身並不富裕的情況下,慷慨地對這個新獨立的鄰國提供經濟援助:在孟加拉獨立的前四年,印度就提供了三億美元以上的援助,居該國所有外援的第二位。只是孟加拉獨立初期政治極為不穩定,首任總統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在1975年軍方發動的一場政變中遭到殺害;繼任者齊亞.拉赫曼(Zia Rahman,在位期間1977-1981年)也在1981年遭到暗殺身亡,此後孟加拉處於落入軍人統治。1990年間,軍政府在各方壓力下交出政權,同意舉行民主選舉。此後孟加拉政壇大致是由穆吉布.拉赫曼長女哈西娜(Sheikh Hasina Wazed)所領導的「孟加拉人民聯盟」(Bangladeshi Awami League)與前總統齊亞.拉赫曼的遺孀卡莉達•齊亞(Khaleda Zia)所領導的「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兩黨交替執政的情況。哈西娜在其父親遭暗殺之後受到印度政府的庇護,對印度有報恩之心,因此政治立場上比較親印。而第二任總統齊亞.拉赫曼在世時曾規劃出「親中遠印」的外交政策,因此其遺孀卡莉達•齊亞執政時期比較親中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