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容易讓人投資賠錢的四個字:「高殖利率」

2019-12-27 08:30

? 人氣

中美貿易戰升溫,美國和中國對彼此進口商品最新一輪加徵關稅在9月1日生效。圖為中國股民在交易所觀測股市動向。(AP)

中美貿易戰升溫,美國和中國對彼此進口商品最新一輪加徵關稅在9月1日生效。圖為中國股民在交易所觀測股市動向。(AP)

你應該知道的是:台股相隔30年後再次站上12000點,當股民滿心期待繼續向上挑戰,投資達人股魚提醒,看似便宜的標的往往正是因為業績衰退,才讓股價(分母)下跌,導致現金殖利率顯得異常高,這種標的其實才應該提高警覺。

隨著時間慢慢的往2020年移動,各上市櫃公司已紛紛的召開董事會與股東會討論年度股利的發放政策,這對於持有該公司個股的股東而言是個獲得實質回饋的時刻。而我們所稱的實質回饋並不僅指公司的股價因股利政策所推升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透過現金股利的發放而取得實際的現金收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就有如將資金存放在銀行之中,銀行透過借貸放款收取利息再將部分利息回饋給存款人一樣,證券市場中則透過股權購買間接的將資金交給企業運用來獲取更大的效益。也正因為兩者的行為有極大的類似之處,投資人通常會將現金股利與銀行利息的發放混為一談,且都用「殖利率」的名詞來估算資金投入效益。

小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其實嚴格來講,兩者並非是劃上等號。無論在行為上與實際效益上都有顯著的不同。就本金風險的角度來看,證券投資並不保證本金虧損,也就是說當你將決定將資金放置於股票市場中時,就不能期待本金能夠毫髮無傷,如何忍受市場波動起伏是個重要課題,而在銀行存款則就是保證本金不會減損,每年固定時間就可以領取利息,甚至於利息是多少可以事前就估算出來。而我們將兩者的差異整理成下表,讓各位可以輕易理解兩者的差異性:

銀行存款與證卷投資差異比較(圖/ 股魚)
銀行存款和證卷投資的基本比較。(圖/ 股魚)

從上表來看,雖然兩者均有殖利率可供做為參考。在本質上卻是天差地遠,銀行提供便利的資金領存作業,無本金減損問題但換來的是低殖利率,而證券投資則是相反,資金領用相對不易去有機會獲取高殖利率。

更重要的是,證券投資有「現金殖利率」與「填權率」兩個問題存在,若投資人只看到殖利率便將資金投入,忽略了填權問題,那得到的後果便是還沒享受到殖利率的甜美果實,便先承受了本金虧損的苦果,故在投入市場之前務必要慎選合適標的。

填權率是什麼?

殖利率是個比較容易理解的名詞,假設本金100萬元存入銀行在經過一年後銀行支付2萬元利息使得銀行帳戶變成102萬元,我們稱為殖利率2%。

殖利率計算公式 : 利息 / 本金 = 殖利率 ( 2萬/100萬 = 2%)

請注意在這個銀行支付利息的過程之中,本金並沒有任何變動故沒有填權率的問題。但在證券市場中,發放盈餘的過程稱之為除權息其中又分成現金除息、股票除權,故在計算公式較為複雜:

除權息公式: 除權後新股價 = (原股價 – 現金股利) / [1+(股票股利/股票面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