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政見會中不知所以的財經論述

2019-12-27 07:30

? 人氣

總統電視更見發表會第二場,候選人在財經議題上有攻防著墨,但內容空洞又避重就輕。(中選會提供)

總統電視更見發表會第二場,候選人在財經議題上有攻防著墨,但內容空洞又避重就輕。(中選會提供)

第15屆總統競選政見發表會的第二場已結束,候選人談到的財經面相問題,在「程度上」仍與第一場接近:一樣差勁,或是錯誤引伸數據、或是避重就輕偏頗的只引用有利於已的數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位登場的總統蔡英文批評上次韓國瑜指年輕人可支配所得低一事,說了一句「可支配所得最低是在國民黨執政的8年」,同時指民進黨執政後因經濟成長與加薪減稅等才走高。

這句話對嗎?常識想就知道:當然錯誤。可支配所得這種經濟數據,與衡量經濟規模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GDP、貿易總量、零售金額等等諸多總體面經濟數據類似,經濟正常成長情況下,一定是一年比一年高。因此,可支配所得怎麼可能在「國民黨執政8年」時是最低?在馬政府前的扁政府8年,數字當然是更低。

例如,馬政府執政末期的2015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是96.48萬元,比扁政府執政末期2007年的92.3萬元高,當然,扁政府又比李登輝執政末期1999年的88.9萬元高。因此,蔡政府執政的2018年增到103.6萬元,其實就是正常的成長,倒不必特別表揚;而因此把國民黨執政的8年期說成「最低」,則更是非常奇怪的比喻及說法。

此外,在談薪資問題時,蔡英文說了一句外界可能不是非常清楚但有點拗口的話:「從另外一個標準來看,實質總薪資也在我們執政期間,成長幅度遠遠超過前個政府執政8年,加上通貨膨脹,也超過20年前的水準。」

其實,這就是一個經過特別挑選的數據,總薪資包含年終獎金,經濟復甦讓年終獎金增加,因此拿平均每人每月實質總薪資來跟衰退時期比較會有優勢;但對一般社會時常說、以實質經常性薪資為準的「薪資倒退」說法,就跳過不談,因為實質經常性薪資還是倒退17年─這個數據應該要到明年才能突破。

另外一個「笑點」是蔡英文說馬政府交給她時,經濟連續3季負成長,而她執政後經濟已經連續14季正成長。聽起來非常厲害,實質是完全錯誤類比。馬政府後期是全球經濟下滑、台灣出口連續衰退17個月;蔡政府上台則是碰到全球近10年最強勁的復甦,她上台1個多月出口就由衰退變成正成長,而且蔡是2016年520上台,但2016年4-6月的第2季經濟就已轉為正成長。

這是非常明顯把景氣循環因素拿來說嘴的錯誤,那些總體經濟數據由負轉正變佳,不會是蔡政府的努力與政策,因為不會有一個政策一個多月就見效,動輒拿此誇口意思不大,只顯得無知而已。

而如果蔡政府讓台灣經濟連續14季成長是非常的「好棒棒」,那馬政府不是更要吹噓從金融海嘯後經濟復甦的2010年開始,經濟就每季正成長,到2015年第3季才變成衰退─哇,馬該吹牛他「日以繼夜的努力創造連續超過20多季的正成長」,但有人如此吹噓看經濟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