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目睹台灣通識教育十年興衰─兼記一所通識領航大學的殞落

2019-11-12 05:50

? 人氣

大學博覽會南華大學招募學生。(資料照,陳明仁攝)

大學博覽會南華大學招募學生。(資料照,陳明仁攝)

日前有機緣至臺北醫學大學的通識教育中心參訪,眼見北醫大通識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僅教學資源豐沛、教師團隊專業熱忱、且課程規劃更兼具多樣性與系統化,在在均顯示出北醫大對通識教育的重視與投入。對於浸潤通識教育凡二十年的我而言,這本應是我喜見的通識榮景,但是,就在筆者與幾位通識教育界的先進交流了台灣高等教育的現況與困境後,才知北醫大的通識教育榮景,竟幾乎是台灣通識教育的特殊案例,再回顧自身所任教的南華大學目前的通識窘境,內心不禁為這十年來的通識興衰過程而唏噓不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話說從頭。十二年前(民國96年),筆者有幸參與了教育部顧問室的「中綱計畫──以通識教育為核心之全校課程革新計畫」。回想那時節,台灣各大學風起雲湧,莫不竭全校之力以投入這場大型的通識計畫為榮。在經過了激烈的競爭與評比之後,終於有九所大學脫穎而出,成為全國通識教育的示範大學,然後經過了三年的計畫執行終有小成。在2011年(民國100年)教育部頒發了幾所大學以「通識教育領航學校」的頭銜(臺北醫學大學與中央大學榮獲了「通識教育領航學校」的榮譽,而南華大學也幸運地列入「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領航學校」),希望繼續帶動台灣通識教育的永續發展。當時,筆者那時擔任通識中心主任之職,邀請北醫通識團隊到南華參訪,兩校更有了進一步的交流機會,在一整天的參訪與座談行程中,我們彼此看到了對方學校的優點以及可以再精進的努力空間,也奠定了往後兩校通識教育的發展方向(例如,大一年、課程地圖、經典閱讀、……)。

十年過去了,終於又有機緣來到北醫大參訪其通識教育的辦學成效,如同當年她所規劃的藍圖一般,朝向「培育兼具人文關懷、社會服務熱忱及國際觀的醫事專業人才」教育目標前進,這些年來不僅持續推動經典閱讀與社會參與課程,而且大幅增聘通識教師員額及擴充通識教學設備,讓學生可以在更自由、多元的環境下自主學習,果然逐步地完成了當年我們所共同期許的通識理念與夢想。但是,南華卻在校長易人及政策更迭之後,慢慢地變成一所以追求職業導向的技職化學校,且開始在競逐各類補助計畫時華而不實地誇大計畫成效(例如,北醫大的TA制度,仍為十年前那樣補助給有熱忱和有需要的教師課堂,它不追求100%的KPI,而是真正落實TA教學助理的輔助教學功能,但南華大學卻以各種奇巧的名目如志工TA或C類TA來混充教學助理的名額以達成100%的KPI成效),以爭取更多的招生宣傳形象。而通識教育的便在這一波波的政策轉向中,逐漸被排擠到學校重大發展計畫的外圍邊緣,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終於在台灣的通識教育領域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環與領航的地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