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也能搶單接生意?中國「找記者」app遭當局關閉調查

2016-06-22 11:05

? 人氣

找記者app的頁面(翻攝自網路)

找記者app的頁面(翻攝自網路)

中國研發一款「找記者」手機app,媒合需要賺取外快的記者和需要媒體曝光的企業,最低只須付出新台幣5000元的代價就可以找一名記者幫你寫「新聞」,還保證會被刊登。該款app推出後吸引不少企業和記者加入,目前已有一萬多家企業和 3000 多名記者加入「找記者」。然而該app因涉嫌有償新聞交易,違反中國新聞管理條例18日遭中國當局關閉調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找記者app中提供不同的服務選項,從1000元人民幣到8000元人民幣不等(翻攝自網路)
找記者app中提供不同的服務選項,從1000元人民幣到8000元人民幣不等(翻攝自網路)

新聞媒體被視為「第四權」,強調應該監督、批判和報導真相,然而這款「找記者」app打破過去的新聞倫理與原則。「找記者」和手機叫車app優步(Uber)的原理相同,主打「0佣金、不收平台服務費」「高效快捷、5秒即有記者搶單」的口號,企業可依照需求選擇普通、中級到高級寫手,價位從1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5000元)到8000元人民幣(新台幣40000元)不等。

選擇最便宜的普通寫手服務還保證新聞可以被發表在一個出版品上。預算較高的企業則可以選擇中級或者高級寫手,高級寫手的報導至少能夠發表在25個出版品中,其中還包括4家知名出版品。該款app的執行長伍王應在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表示,「找記者」的定位是幫創業者一鍵就可以呼叫記者的平台,讓企業更能被廣為宣傳,同時也提供記者一個便捷的寫稿服務,「發揮更大價值」。

中國各大媒體微信群組出現一則標題為「某媒體單位緊急通知」的訊息,不斷被轉發。(翻攝自網路)
中國各大媒體微信群組出現一則標題為「某媒體單位緊急通知」的訊息,不斷被轉發。(翻攝自網路)

6月15日,中國各大媒體微信群組出現一則標題為「某媒體單位緊急通知」的訊息,不斷被轉發。訊息中指出,目前中共中央宣傳部已協同相關人員關閉該平台,處理處罰相關人員,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此次中國當局關閉「找記者」app理由為「破壞新聞宣傳的正常秩序,且助長有償新聞報導」,因為根據中國的《新聞採編人員從業管理規定》、《報社記者站管理辦法》和《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等新聞相關管理規定中都明定,新聞記者不得從事與職務有關的有償服務或謀利,不得借輿論監督進行敲詐勒索、打擊報復等。

紅包文化網路化?

透過這個app,企業不僅能找記者,還可以自訂交稿的期限和其他需求,透過app傳送給平台上的記者們。記者的影響力成為喊價工具,透過app以投標的方式將自己和哪些媒體有關係、在哪些媒體有影響力等訊息回傳給企業,最後企業會選擇最適合的記者並透過app議價。交易完成後還要填寫「顧客滿意度調查表」累積評價。

該app推出後,中國網路媒體多讚其創意新穎,為企業爭取曝光機會。但在傳出中宣部將關閉此app後,輿論群起撻伐。中國《新京報》痛批,「找記者」app的存在是業界之恥,有償新聞嚴重扭曲記者獨立報導的立場,使之變成鼓吹者,嚴重違背新聞報導客觀、真實、公正、全面的要求,使報導變成廣告,甚至虛假新聞。這會對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新聞自由當年是中國的「珍稀品」,如今看來亦然。(來源:自由之家)
新聞自由當年是中國的「珍稀品」,如今看來亦然。(來源:自由之家)

中國《新華網》也批評,「找記者」平台的媒合機制,是將一些檯面下的「潛規則」搬到檯面上,把有償新聞公開化,將媒體、新聞、記者身份搞得變成四不像。許多中國新聞企業及組織警告旗下的記者不准使用「找記者」app,若是已經在該app上註冊的記者也要告知他們的主管。

一名北京外語學院教授對《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表示,「找記者」app是中國政府對新聞的高壓控制導致的產業扭曲。他說「找記者」的存在非常駭人,鼓勵記者撰寫廣告文宣而不是調查性報導,傷害媒體的可信度。然而媒體記者缺乏新聞倫理,追根究底是肇因於中國對媒體的高壓控制,中國的新聞產業本質上就不是自由市場,且面對這種高壓控制又缺乏新聞業彼此相互監督的機制,記者們根本不在乎這種缺乏職業道德的行為會不會傷害媒體的名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