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台灣鮑站上「反中」風口?

2019-04-03 07:00

? 人氣

因受到中國養殖鮑魚大量「傾銷」影響,台灣鮑今年價格疲軟,讓養殖業者相當惶恐。圖為送驗鮑魚樣本。(圖/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提供)

因受到中國養殖鮑魚大量「傾銷」影響,台灣鮑今年價格疲軟,讓養殖業者相當惶恐。圖為送驗鮑魚樣本。(圖/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提供)

台灣鮑(九孔)養殖在歷經大量死亡劫難後,經過多年努力好不容易逐漸復甦,目前產量約200多公噸。然而根據媒體報導目前台灣貢寮地區養殖之「貢寮鮑」(品牌名),因受到中國大陸養殖鮑魚大量「傾銷」影響(中國大陸不僅養殖鮑魚產量居全球第一(17萬公噸),也是全球鮑魚最大出口國),今年價格疲軟,讓養殖業者相當惶恐,希望政府能針對國外搶佔國內市場的鮑魚,拿出具體解決辦法,以免剛恢復的生機再遭撲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關業者反映的現象究竟是不是事實,政府有無把好關,才是問題癥結所在,對於有無「傾銷」政府應該拿出具體數據,作為後續因應對策之依據,才不會衍生不必要的爭議。較令人遺憾的是,農委會主委竟扯價格跌到300元是假訊息應該是360元,這樣會影響通路商採購價格讓養殖戶受傷,引發業者反彈,畢竟價跌是事實,何況池邊價、批發價、零售價本就不同。由於國外養殖之鮑魚體型大,價格較低,品質也不差,加以供貨穩定,在國內還是相當受到消費者歡迎。

問題出在目前除循正式管道進口(此部分經政府相關單位檢疫檢驗食用安全較無慮)外,還有許多係採走私方式進入台灣販售(數量未明),此部分因未經官方把關,在食用安全上具高度風險。特別是鮑魚屬高經濟價值及高風險的養殖物種,中國大陸養殖鮑魚業者,因養殖規模、個人技術、經驗、水質變化、養殖區域受汙染程度等等差異,在遵守藥物使用規範上也有不同,相對增加食用風險,這部分該如何防範,政府相關部門如:海委會海巡署、財政部關務署、農委會漁業署、水試所等,應該協調整合拿出防範非洲豬瘟入台作法,確實把漏洞補上。

20190320-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0日於屏東產地召開記者會向各界說明外銷成果,並啟動鳳梨外銷平台。(取自農委會網站)
作者指出,較令人遺憾的是,農委會主委竟扯價格跌到300元是假訊息應該是360元,這樣會影響通路商採購價格讓養殖戶受傷(資料照,取自農委會網站)

儘管國內養殖之台灣鮑生鮮度肉質均較佳,食用也較安全,但因數量與價格上的差距,加以供貨不穩定(有季節性),影響到台灣鮑的銷售。由於國內外鮑魚在市場上具替代效果,勢必對國產之貢寮鮑造成排擠效應,也使得價格跟著下滑。在現行規範下,政府本來就應該做好進口管控(包括冷凍、加工品等),難怪業者對政府有所怨言。

而行政院長蘇貞昌到現場看完後,除指示相關部門研議於我國產季11月至3月間,禁止大陸活、生鮮及冷凍鮑魚進入臺灣外,並由農委會用每台斤400元收購,此舉固然可以暫時止住民怨,只是政府一味補貼保護不會讓產業更強壯;尤其400元的依據為何?此例一開,未來碰到價格在400元以下或其他養殖物也碰到類似情況時,農委會是否都要進行收購?有何法條暨標準依據?這樣的行為有符合農委會主委強調的尊重「市場機制」嗎?何況中國鮑魚大量進入國內市場已經好幾年,蔡政府於此刻宣示要嚴格管制,容易讓人產生政治聯想,未必有利於台灣養殖業的後續發展。如何透過科技研發來提升國內養殖鮑魚的競爭力並維持與國外相關產業的良性競爭,才是產官學應該共同思考的課題。

國內獨特的九孔養殖原是台灣驕傲,如今中國大陸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而日本扇貝養殖業者透過智慧手機掌握湖水中的情況,調節浮筏位置和貝苗吊籠的高度,創造出最佳生長環境,經營效率全球最高,值得台灣學習。只是這些年國內養殖漁業在新興品種研發,養殖科技精進,病害防治等進步緩慢,早失去「養殖王國」的榮耀。科技是維持競爭力的根本,國內與水產科研相關的學術、行政機構確實到了須全面革新的時刻了,別再搞「人事」酬庸了!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