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6月13日凌晨奇襲伊朗核子設施後,習近平與普丁通話,兩人一致譴責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違反聯合國憲章及國際法規範。但是美國無視於中俄的表態,於22日凌晨也對伊朗發動攻擊,轟炸伊朗3處核子設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表示,在以色列與伊朗之間連續8天交戰後,美國轟炸伊朗3處核子設施是「危險的升溫行徑」。中共外交部則強烈譴責美國襲擊伊朗,認為將加劇中東緊張局勢。呼籲衝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盡快停火,開啟對話談判。
中共的外交行為一向溫和穩健。總是以道德勸說為主軸,勸和不勸戰,並且措辭溫和。呼籲衝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盡快停火,開啟對話談判,完全符合中共一貫的作法。但如今十分罕見地對美國「強烈譴責」,其中恐怕蘊含重要的外交意涵。
在外交用語中,語氣的強弱,由關切、遺憾、抗議,到譴責,代表不同程度的意義。最後則是宣戰。中共強烈譴責美國,表示對美國幾乎達到忍無可忍的地步。中共當然不可能為了伊朗向美國宣戰,但也顯示在中東與亞西地區,對美國的態度由競爭轉為鬥爭。
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完成和平談判之後,美國完全將中東及亞西地區納入勢力範圍。然而伊朗在1979年出現了與美國敵對的何梅尼政府,從而成為美國在亞西地區的一塊喉中石,必欲除之而後快。俄烏戰爭爆發後,伊朗與中國大陸聯手暗助俄羅斯,成為美國制裁俄羅斯的破口。另一方面,2023年3月10日,在中國大陸的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恢復邦交,不但加強中國大陸在中東與亞西地區的影響力,也助長了伊朗的氣勢。這也是美國決心制裁伊朗的因素之一。
從伊朗的角度看,世界各國一律平等,都有權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既然美國等先進國家擁有核子武器,甚至印度與巴基斯坦也擁有核武,為何伊朗不能發展核子武器?從中共的角度看,當年為了印度因素,協助巴基斯坦建立核武。雖然不符《核不擴散條約》的精神,卻也有助維持區域平衡。依此邏輯,伊朗發展核武並不為過。尤其是伊朗已經明顯成為中共的盟友,倘若一舉遭到美國殲滅,將使中共多年的努力功虧一簣。為了扶持伊朗,中共將不惜與美國一較短長。
美國與伊朗的軍力當然極為懸殊。伊朗應該不會對美國進行軍事報復。但是絕對有能力封鎖荷莫茲海峽,嚴重影響全球約20%石油和天然氣的運輸。路透社報導,伊朗國會已批准封鎖荷莫茲海峽的動議。美國國務卿盧比歐隨即於22日呼籲中共說服伊朗不要封鎖荷莫茲海峽。雖然盧比歐指出,中共高度依賴荷莫茲海峽取得所需石油。然而美國不希望伊朗封鎖海峽,不可能是為了保護中共的石油供給。盧比歐的呼籲,一方面顯示中共對伊朗有極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顯示美國已經警覺到將在亞西地區面臨中共強大的鬥爭。
(相關報導:
劉燕婷觀點:以色列伊朗戰雲再起─川普的「阿拉伯台積電」還能落地?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