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最新數據指出,2024 年美國因兒童在車內悶熱致死的事件高達 39 起,較 2023 年的 29 起增加了 35%,創下近 25 年來的最高紀錄。這項數據不僅令人震驚,也再次凸顯了車內溫度過高對兒童生命安全的嚴重威脅。
現代汽車雖然大多配備後座安全提醒系統,設計來防止駕駛忘記車內乘客,但這些科技仍未能完全杜絕悲劇。實際上,車內溫度升高的速度遠比一般人想像快得多。即使外界氣溫僅約 25 度,停放的車輛內部溫度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能飆升到超過 40 度以上,對嬰幼兒來說風險極大,可能導致熱衰竭甚至死亡。
專家建議,家長和照護者必須養成「下車前檢查後座」的習慣,避免因一時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實務做法包括將手機、包包等重要物品放置後座,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後座的孩子。另外,停車後務必將車門上鎖,防止兒童意外進入車內。
台灣雖然目前對於「車內悶熱致死」議題關注度不高,但考量本地氣候多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氣溫常常飆升到 35 度以上,車內溫度更是瞬間達到危險值,風險不容忽視。尤其在學童放暑假期間,家長和照護者更應該提高警覺,避免因短暫忘記或疏忽而釀成悲劇。
此外,台灣在推動汽車安全配備方面仍有進步空間,尚未全面普及後座提醒系統。未來政府與汽車廠商可合作,推廣更多安全科技與教育宣導,提高民眾對兒童車內安全的認知。 (相關報導: Lexus IS500 Climax Edition 登場:V8 性能房車的最後頌歌? | 更多文章 )
總結來說,兒童在車內因悶熱致死的事件,不只是美國的問題,也是全球許多地區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駕駛與家長應該從國外經驗中吸取教訓,增強安全意識,避免類似悲劇在本地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