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太焦慮?「中國1商機興起」,他每天花206元直接獲「面試機會」

2025-06-23 13:39
中國掀起「假裝上班」熱潮,成待業者避風港。(示意圖/取自pexels)
目錄

在中國高壓職場氛圍下,「假裝上班」商業模式悄然興起,這類空間為待業者、自由接案者、在校生打造辦公氛圍,讓人即使暫無正式工作,也能維持作息、心理穩定,營造出如同「正在上班」的生活節奏。

「假裝上班」正夯!中國掀起租位辦公熱潮,無業也能像上班族

一種名為「假裝上班」的新興商業模式正悄然興起,近來在重慶、深圳、哈爾濱等地陸續出現類似空間,顯示「辦公共享空間」不再只是上班族的需求,也成為待業者調適心理、重建生活節奏的重要場域。

根據《工人日報》報導,北京亦莊一間提供「假裝上班」服務的公司投入數十萬元人民幣裝修,目前正值試營運階段,場內設有30個工位,並配置會議室、零食區與直播間等設施,每日收費為49.9元人民幣(約206元新台幣)。

另外,深圳龍華清湖一處高級辦公樓內的「假裝上班」公司,由曾是自由職業者的創辦人劉冠杰設立,他因長期往返圖書館與咖啡廳,發現不少人渴望「像上班一樣」的專注環境,於是打造結合共享辦公、社交與學習功能的空間,而「開業以來,公司近20個工位基本每天都滿員」。

劉冠杰認為,這樣的空間不只是單純出租辦公桌椅,更像是人們面對職涯焦慮時的一種過渡選擇,有些人想在正式踏入職場前「預演人生」,也有人為了不讓家人察覺自己失業,透過這種方式維持生活的「體面」。

專家點破關鍵

其中,有待業者分享,自己長時間待在家即使家人未施壓,仍會產生強烈愧疚感,反而在「假裝上班」空間裡,能與他人各自努力、彼此不打擾,還有機會透過交流獲得職涯啟發,最終成功接獲一家金融公司的面試邀請。

不過,也有聲音質疑這類空間的性價比,雖然多數「假裝上班」空間提供包日、包月等彈性方案,價格約在30至100元人民幣(約140至413元新台幣)之間。

但一名女性受訪者坦言,失業時最怕的就是花錢,一天幾十元對她而言已是沉重負擔,因此她更傾向選擇免費的圖書館而非付費空間。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友浪分析,「假裝上班」之所以引發關注,是因為它正好觸及當前社會對就業環境、身分認同的普遍焦慮,若未來能結合創業輔導、技能交流,便有機會從單純出租座位進化為「職涯修復中心」。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崔麗麗則表示,這類空間不該只滿足「看起來有在工作」的表面需求,更應成為職涯卡關者的再出發平台,透過彼此支持與經驗分享,幫助使用者走出低潮,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
(相關報導: 中國失業率狂飆…瘋傳將開「這公司」每天付135元出門上班!陸網諷:他會賠本 更多文章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