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8所學校確定停辦!少子化衝擊「全校只剩5人」,創校逾百年走入歷史

2025-06-16 11:50
受到少子化衝擊,台灣18學校面臨停招、退場。(示意圖/取自pexels)
目錄

受到少子化衝擊,部分學校不得不面臨停招、退場等困境。113學年度全台共有18所國小停辦,停辦學校多集中於偏鄉地區,與台中北屯、新竹竹北等人口快速成長的都會區形成鮮明對比。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呼籲,教育部應及早規劃應對措施,保障學生受教權與教師工作權益,而非等到學校面臨招生困難才被動處理存廢問題。

少子化衝擊!台灣18所學校確定停辦

近年來,全台各級學校學生人數持續下滑,根據統計,學生人數未滿50人的小校比例,從103年的13%攀升至112年的19%,偏鄉地區尤為明顯,許多學校因此面臨廢校、併校或改制為分校,反觀都會區卻出現人口快速成長的趨勢,像是台中北屯年增率達2.13%,為全國最高之一,使政府計畫增設4所新校,以滿足兒童的就學需求。

而新竹竹北,受惠於科學園區發展帶動,近5年人口成長率達11.6%,居全台之冠,進一步推升對學校資源的需求。目前新竹縣有21所學校實施總量管制,其中竹北就占了國小9所、國中7所,且近5年還新設2所國小,並有2所新校持續興建中,突顯出都會地區與偏鄉在教育資源的明顯落差。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少子化與人口移動雙重影響下,不僅偏鄉面臨廢校危機,部分都會區也出現減班狀況,他強調,教育部應將保障學生的學習權益與提供良好學習環境列為首要任務,並採取主動作為,針對偏鄉學校鄰近資源進行全面盤點與整合評估,在確保學生與教師權益前提下,規劃多元因應策略與配套措施,而非等到學生人數驟減才倉促處理學校去留問題。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副理事長林碩杰則認為,與其投入大量資源維持規模不足的學校,不如從根本解決問題。他表示,應將制度改革作為重點,正面因應少子化挑戰,「用盡辦法維持學校不退場,治標不治本,卻忽略少子化是造成學生數減少的主因,應該多投入資源在少子化,鼓勵民眾生育」。

針對此議題,立法院法制局也在報告中指出,現行​生育政策以一次性補助為主,對提升生育率效果有限,建議主管機關將生育與育兒家庭的經濟支持納入優先社會福利,並透過法律明確規範經費來源與發放機制,以回應少子化對教育體系帶來的結構性衝擊。

全台18所學校停辦原因

根據《親子天下》報導,113學年度全台18所即將停辦的國小設立時間、地點、在校學生人數及停辦原因如下:

1. 桃園市沙崙國小

設立時間:1960年

校址:桃園市大園區九鄰75之2號

103學年度學生人數:96人

112學年度學生人數:13人

停辦原因:桃園航空城

2. 桃園市后厝國小

設立時間:1956年

校址:桃園市大園區國際路二段147號

103學年度學生人數:151人

112學年度學生人數:56人

停辦原因:桃園航空城

3. 桃園市圳頭國小

設立時間:1958年

校址:桃園市大園區圳頭路850巷30號

103學年度學生人數:220人

112學年度學生人數:54人

停辦原因:桃園航空城

4. 桃園市陳康國小

設立時間:1951年

校址:桃園市大園區大海里建國八村151號 (相關報導: 台灣1所大學無預警倒閉!教師一夕失業、500學生被迫轉學,創校47年宣布退場 更多文章

103學年度學生人數: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