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6月4日深夜正式簽署行政公告,重新啟動並大幅擴大其第一任期的「旅遊禁令」政策。新版禁令將禁止來自12個國家的公民入境美國,並對另外7個國家實施更嚴格的入境限制措施。
根據川普簽署的最新公告,完全禁止入境美國的12個國家包括:阿富汗(Afghanistan)、緬甸(Burma)、查德(Chad)、剛果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Congo)、赤道幾內亞(Equatorial Guinea)、厄利垂亞(Eritrea)、海地(Haiti)、伊朗(Iran)、利比亞(Libya)、索馬利亞(Somalia)、蘇丹(Sudan)、葉門(Yemen)。
除了上述完全禁令國家外,來自蒲隆地(Burundi)、古巴(Cuba)、寮國(Laos)、獅子山(Sierra Leone)、多哥(Togo)、土庫曼(Turkmenistan)及委內瑞拉(Venezuela)等7個國家的訪客,也將面臨更加嚴格的入境審查和限制措施。
新禁令6月9日正式生效
新版旅遊禁令將於6月9日凌晨12點01分正式生效。川普在公告中強調:「我必須採取行動,保護美國及其人民的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這項決定是基於川普於1月20日就職當天發布的行政命令。該命令明確要求國務院、國土安全部和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針對對美國具有「敵對態度」的國家提交詳細評估報告,並分析特定國家公民入境是否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川普在2017年至2021年第一任期內,曾於2017年1月27日首次發布旅遊禁令行政命令,當時禁止7個以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國家公民入境美國,包括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蘇丹、利比亞、索馬利亞和葉門。
該禁令實施初期造成廣泛混亂,來自受影響國家的旅客要麼被禁止登機前往美國,要麼在抵達美國機場後遭到拘留。受到直接影響的人群包括持有效簽證的學生、大學教職員工、商務人士、觀光客,以及前往美國探親訪友的民眾。
法律挑戰與最高法院裁決
最初的旅遊禁令因被廣泛稱為「穆斯林禁令」而引發激烈爭議和法律挑戰。經過多輪法庭訴訟和政策調整後,美國最高法院於2018年以5比4的投票結果,裁定川普政府的旅遊禁令符合憲法規定。
最終版本的第一任期禁令主要影響來自伊朗、索馬利亞、葉門、敘利亞和利比亞的各類旅客和移民申請者。此外,禁令也涵蓋北韓公民,以及部分委內瑞拉政府官員及其家屬成員。
川普政府及其支持者持續為旅遊禁令政策進行辯護,堅持該政策完全基於國家安全考量,目的在於保護美國國土和人民安全,而非出於任何反穆斯林的宗教或種族偏見。
國土安全部官員表示,新版禁令是經過全面安全評估後的結果,各相關部門已對受影響國家的安全風險、合作程度和資訊共享能力進行詳細分析。
國際反應與影響評估
新版旅遊禁令的範圍較第一任期大幅擴大,從原本主要針對中東和非洲部分國家,擴展至涵蓋更多地區的19個國家。預計將對國際旅遊、商務往來、學術交流和家庭團聚產生重大影響。
受影響國家的政府尚未就此新政策發表正式回應,但預計將引發新一輪的外交關切和可能的法律挑戰。人權組織和移民權益倡議團體也密切關注新禁令的實施細節和人道主義影響。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