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2025年總統決選於6月1日舉行投票,經過激烈競爭後,保守派候選人卡羅爾.納夫羅茨基(Karol Nawrocki)以50.89%得票率,險勝自由派對手、華沙市長拉法爾.特扎斯科夫斯基(Rafał Trzaskowski)的49.11%,成功當選波蘭新任總統。
這場總統決選吸引全國關注,投票率創下近年新高。兩週前的首輪投票結果已顯示波蘭社會存在深刻政治分歧,保守派與自由派陣營旗鼓相當。
選舉過程跌宕起伏,出口民調一度誤導
選舉日當天,初步出口民調一度顯示特扎斯科夫斯基領先,許多媒體已準備報導其勝選消息。然而,隨著正式開票進行,情勢出現戲劇性逆轉。納夫羅茨基在鄉村地區和小城鎮獲得壓倒性支持,最終以不到2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勝出。
中央選舉委員會於6月2日晚間公布最終開票結果,確認納夫羅茨基當選。全國共有約3800萬合格選民,投票率達78.2%,創下2000年以來總統選舉最高紀錄。
納夫羅茨基的勝選引發國際社會不同反應。美國總統川普率先發聲祝賀,稱這是「波蘭人民的偉大勝利」,並表示期待與新任總統深化美波關係。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多(Viktor Orbán)對納夫羅茨基的「精彩勝利」表示讚賞,兩人同屬歐洲民族保守派陣營,在移民、LGBTQ+權益等議題上立場相近。
相較之下,歐盟方面反應較為謹慎。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發表聲明祝賀,但強調波蘭與歐盟的合作應建立在「和平、民主與共同價值觀」基礎上。歐洲議會多位議員私下表達對波蘭未來政策走向的擔憂。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6月2日上午透過社群媒體祝賀納夫羅茨基當選,感謝波蘭在支援基輔抗俄戰爭中的關鍵作用。他稱波蘭是「區域與歐洲安全的支柱」,表示期待與新任波蘭總統持續深化合作。
政治體制影響,總統權力不容小覷
特扎斯科夫斯基於6月2日下午正式承認敗選,並在華沙總部發表談話。他表示:「我為了建立一個強大、安全、誠實且有同理心的波蘭奮戰到底。很遺憾我無法說服多數公民接受我的願景,也遺憾我們無法攜手勝出。」
特扎斯科夫斯基同時在X平台發文祝賀納夫羅茨基,展現民主風度。他承諾將以華沙市長身分繼續為波蘭服務,並支持民主制度的和平轉移。
在波蘭政治體制中,雖然總理掌握主要行政權力,但總統職位絕非僅具象徵意義。總統擁有外交政策主導權、軍隊統帥權,以及對國會法案的否決權,這些權力在政治運作中具有重大影響。

納夫羅茨基將接替現任保守派總統安德熱.杜達(Andrzej Duda),後者的第二任期將於8月6日屆滿。根據波蘭憲法,總統任期為5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相關報導: 左派早被淘汰的選舉 親西方無黨籍數學家逆轉勝當選羅馬尼亞總統 | 更多文章 )
目前的總理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自2023年底組成跨黨派聯合政府執政,但由於聯盟內部意識形態差異過大,許多重要政見難以實現,包括放寬墮胎限制、同性伴侶法案等進步議題。杜達過去頻繁使用否決權,讓圖斯克政府難以推翻歐盟批評的司法制度改革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