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為什麼值得全球紀念?

2016-04-23 16:03

? 人氣

印有莎士比亞肖像的第三對開本(美聯社)

印有莎士比亞肖像的第三對開本(美聯社)

英國文學巨擘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為後世留下至少37齣劇作、與150餘首十四行詩,但這名來自英格蘭史特拉特福(Stratford)的劇作家,真的值得被後世如此熱切關注,每年為其舉行紀念活動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延伸閱讀:莎翁逝世400週年 英國啟動全國性紀念活動

面對世界知名的大咖劇作家莎士比亞,人們時常不敢對他及其作品的展現冷感,深怕被他人冠上無知、沒文化素養的醜名。只好讓莎士比亞的狂粉專美於前,盡情讚嘆莎士比亞的豐功偉業。

然而對莎士比亞不以為意的人們其實並不孤單,英國著名詩人波普(Alexander Pope)及拜倫(Lord Byron)等人,都曾質疑莎士比亞士名過於實。拜倫曾表示,莎士比亞的名聲「被捧得太高,終究會崩落」。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也曾表示,「我無法不懷疑,頌揚莎翁只是一種傳統的表現。」

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莎士比亞研究團隊主席芬尼(Ewan Fernie)教授認為,去質疑「為何要將打電玩或喝酒的時間,用來慶祝莎士比亞上」是件好事。

芬尼認為,紀念莎士比亞的原因是「他的作品為人類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不該只是被拿來當作考試題目,而是一種對我們文化、政治生活的刺激。」

18世紀劇作家加里克助莎士比亞一臂之力

但作為今日全球最受愛戴劇作家、英國文化重要指標人物的莎士比亞,又是如何從一位不起眼的劇作家,搖身一變成為「第5偉大的英國人」(the fifth greatest Briton)呢?

在死後150多年間,莎士比亞的作品頂多只被視為佳作。直到18世紀知名演員、劇作家加里克(David Garrick),在1769年為莎士比亞舉辦了一場為期3天的慶典。這場慶典原意慶祝莎翁的200周年誕辰,雖然在時間上遲了5年,且活動的核心演出是加里克自己的作品。

加里克將慶祝地點選在莎士比亞故居史特拉福,這場慶典讓莎士比亞在眾人心中的地位變成如半神(demigod)般的存在,也為其日後成為舉世愛戴的大文豪奠下重要基礎,並協助史特拉福成為今日所見的觀光景點。

芬尼認為,加里克的慶典不僅是第一次大規模的莎士比亞紀念活動,也開啟了日後無數場的類似活動。

工人、女權運動中的象徵人物

隨後,莎士比亞逐漸成為政治運動的代言人。

19世紀中期的英國社會,充滿了對社會現況不滿的工人,1838-1858年間要求政治改革的憲章運動者(Chartists)也在其中。而英國第一場大型工人階級運動,據稱便是以莎士比亞作為代表人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