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橫掃全球產業,十年後還有工作?大學生:準備與AI共拼搏

2019-04-17 09:21

? 人氣

輔大國際與資源發展副校長李天行(圖左)及輔大教授劉紀雯(圖右),為推動「國際文創與商務溝通學分學程」並肩努力。(圖/輔仁大學提供)

輔大國際與資源發展副校長李天行(圖左)及輔大教授劉紀雯(圖右),為推動「國際文創與商務溝通學分學程」並肩努力。(圖/輔仁大學提供)

AI人工智慧與人類搶工作的時代了已來臨!根據麥肯錫 7 項知識工作領域研究,包括工程師、科學家、教師、分析師等,高達 1.4 億全職人員2025年將被取代。這是否危言聳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六成以上現有職缺將被AI取代

前Google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曾於TED演講指出,人類勢必要和人工智慧共存,特別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貨車司機、客服人員、銀行行員,甚至是血液學家、放射學家,15年內都將面臨AI挑戰。而同樣問題,輔仁大學六成問卷受訪者認為,校稿人員、記帳員和零售販賣員最有可能被取代,並且已預期和AI合作的未來。

科技變化莫測,誰都無法想像下一刻的生活。回顧二十年變遷,輔大國際與資源發展副校長李天行感觸深刻,對比小巧的iPhone手機,九O年代一台筆記型電腦就要花費大約十萬的學術預算,記憶體容量卻少了一千多倍。AI的衝擊勢不可擋,他認為,學生的專業技能頂多只能應付三年左右的科技變革,創意和溝通能力才是因應的關鍵。如同李開復觀點,創造力和情感涉入度高的工作才不易受波及。

跨文化顛覆國際競爭想像

「擁抱數位溝通工具和程式語言是世界潮流,但跨文化溝通才是延展這些技能的根本。」周德嬚講師以自己由電影戲劇、竹科跨國企業到數十年海外實務經驗為例,提醒商業與跨文化間經常被忽視的關聯性。為了提升自己的協調力,並更精確掌握國際脈動,周德嬚多年前開始鑽研AR數位程式,目前仍持續於台科大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攻讀博士。她深信AI時代的機會點,絕對始於我們對不同文化的敏銳洞察。

目前仍於台科大攻讀博士的周德嬚講師教學時,著重數位學習與跨文化溝通等多元技能。(圖/輔仁大學提供)
目前仍於台科大攻讀博士的周德嬚講師教學時,著重數位學習與跨文化溝通等多元技能。(圖/輔仁大學提供)

長年觀察國際事務的李欣欣副教授則認為,「台灣大學生專業能力已足夠,但要與世界接軌,第一步是培養跨文化的開放態度。」任職輔大和臺北商業大學期間,她發現當台灣學生開始與國外學生交流後,經常出乎意料帶來學習上的驚喜,不僅開了眼界,也開了同理心,代表跨文化溝通是一種多面向開展的能力。

長年觀察國際事務的李欣欣副教授認為,學生學習跨文化溝通, 不僅開了眼界,也開了同理心。(圖/輔仁大學提供)
長年觀察國際事務的李欣欣副教授認為,學生學習跨文化溝通, 不僅開了眼界,也開了同理心。(圖/輔仁大學提供)

善用校園優勢  設計實用與創意課程 校園文創力扭轉職涯命運

創新科技崛起對各行業衝擊大,李天行不諱言全國大學大概都還沒準備好。但輔大具綜合性大學優勢,各系都強調全人與實務教育,校內國際交換學生眾多,因此有信心能延續一貫企業好評,包括:《Cheers》雜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2019輔大排名私校第二),和《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 (文法商全國第三名)。此外,李天行也肯定外語週,由跨文化小講堂、法式野餐、德國啤酒週、英式下午茶、拉美電影節、義大利美食展、到民俗舞蹈戲劇比賽等,都是國際競爭力萌芽的起點。

一路推動「國際文創與商務溝通學分學程」的輔大教授劉紀雯認為,外語學院六大語系的豐富文化資源,反倒是促進科技引領跨界未來的新契機。輔大管理學院長年榮獲國際認證,設計系所(應美、影傳和景觀)創意能量也備受肯定,而外語學院的功能正是接軌兩大特色,藉由如「跨文化廣告行銷」、「跨文化商務談判」等相關實用課程,強化文化溝通力,培養學生或業界人士迎接AI合作時代的能力。暑期課程將於四月中旬開放報名,歡迎大眾踴躍報名: http://ccc.fl.fju.edu.tw/ccbc4.asp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