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來是台灣民眾熱愛造訪的國家,根據日本觀光局統計,2024年共有604萬台灣人到日本旅遊,但也有網友發現,日本人最近似乎對台灣遊客沒那麼友善了。一位長年住在台灣的日本作家表示,事實上有些台灣人不自覺的行為,譬如一句再普通不過的口頭禪,也可能讓日本人暴怒。
日本人最討厭的4大行為,這些雷千萬別踩!
定居台灣的日本作家「日本人的歐吉桑」在臉書粉專發文,整理出台灣人可能無意間觸犯的4大禁忌行為:
1. 口頭禪「蛤?」可能會被誤會在挑釁
許多台灣人習慣在沒聽清楚對方說話時,說一句「蛤?」,這在台灣是稀鬆平常的事,但對日本人來說,這句話聽起來有強烈不滿、瞧不起或挑釁意味,讓人感覺準備要吵架。
歐吉桑坦言,雖然自己在台灣生活超過10年了,每次聽到這個詞還是會感到不開心,表示日本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習慣。他提醒台灣旅客,如果真的想要表達疑惑,可以改用日語「え?(e↑)」,聽起來較柔和,也不會讓人誤會有敵意。
2. 放任小孩在公共場所嬉鬧
日本的社會觀念十分強調「不給人添麻煩」,所以家長對於小孩在公共場合的行為舉止相當嚴格,在電車、餐廳等,都會嚴格要求孩子保持安靜,有過於吵鬧的行為,還會直接責罵。
但在台灣,我們很常看到小孩在公共場所玩耍、拍打餐桌、用餐具敲擊物品、甚至看手機影片時不戴耳機,身旁的家長卻不會特別制止和管教,歐吉桑強調,比起小孩,日本人反而更討厭沒有阻止小孩不當行為的爸媽,如果有類似狀況發生,周遭的人會產生強烈反感,家長還可能被當面指責,或被不友善的行為對待。
3. 公共場所大聲講電話、外放聲音
在台灣,大聲講電話、放音樂、或觀看影片時開外放音量,雖然可能會引來部分側目,但還算是常見的現象,這樣的行為在日本來說可是大忌,如果旅客在日本大聲通話或外放影片,雖然店家可能不會直接制止,但服務態度或品質會明顯降低,間接表達不滿。
4. 吃飯時發出咀嚼聲
台灣與日本都有部分民眾討厭吃飯發出的「咀嚼聲」,不過日本人對此的容忍度更低,他們會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影響對你的觀感。
台灣人以為的2大日本「禁忌」,其實根本沒這回事!
此外,歐吉桑也破解台灣人誤會的2大日本「禁忌」:
誤解1:居酒屋一定要點酒,不能只點食物
許多台灣人以為在日本居酒屋消費時一定要點酒,不然會被認為不禮貌,歐吉桑笑稱他完全沒聽過也沒看過這個規定,如果客人只點食物不喝酒,店家還是會照常服務,也不會有異樣的眼光。
誤解2:喝完拉麵湯是基本禮儀
台灣人認為喝完拉麵的湯才算是對店家的尊重,甚至將這個視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但歐吉桑表示,日本完全沒有這樣的規定,而且大多數日本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會喝完拉麵的湯,因為這其實對健康不太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