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締造票房佳績!「中國人救地球」是意識形態洗腦?觀眾看法兩極

2019-02-19 21:00

? 人氣

電影《流浪地球》劇照。(BBC中文網)

電影《流浪地球》劇照。(BBC中文網)

由中國團隊製作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於農曆大年初一(2月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上映後票房一路攀升,根據大陸電影票務平台「貓眼」的統計,截至2月14日已累計達到31.6億元人民幣,位居中國電影史第五位。預測將達到50億票房,與位居首位的愛國主義軍事題材電影《戰狼2》並駕齊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此前一直在科幻電影創作上不溫不火,該影片上映後,多家國內外媒體稱其為這一領域的「開荒之作」。在科幻之外,現實之上,中國的探測器於今年1月在月球背面著陸,取得太空計劃里程碑式的成就。虛幻的想像映射現實的國力,令不少觀眾在觀影後發出「中國人救地球」的感慨。

但在票房上漲的同時,圍繞特效技術、演員表演等電影藝術展開的討論,逐漸上升到政治層面和意識形態上的爭論。當立場先行、社會撕裂的跡象開始彌漫在網絡和社交媒體平台,《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所呈現的「中國式科幻」也反應了中國政治、文化、資本與觀眾等多方角力的現實。

宇宙
對科幻作品的解讀建立在想像的世界之上,這種幻想與現實之間的周旋,正是科幻的奧妙所在。

中國式科幻電影

《流浪地球》改編自雨果獎得主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故事設定在2075年,太陽急速膨脹衰老,即將吞沒太陽系,毀滅地球。由吳京飾演的中國航天員前往國際空間站,與國際同僚肩負領航者的重任。他的兒子與地面上的人類一起啟動「流浪地球」的計劃,試圖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型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宇宙中的新家園。後來在多國救援隊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成功。

在該部電影上映之前,劉慈欣的成名作《三體》於2015年也開始拍攝電影版,但在後期製作階段宣佈延期,至今未能上映 ,令科幻迷對中國拍攝科幻電影的實力產生懷疑。

也有影迷認為,該片由吳京主演,必然同他之前自導自演的軍事題材電影《戰狼》系列一樣,傳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民族主義思想,於是將《流浪地球》視為「宇宙版戰狼」,不抱期待。但影片上映後,口碑反轉。

同大多普通科幻迷一樣,喬杕從小看美國科幻電影,中學起開始閲讀科幻文學刊物《科幻世界》。由於對中國科幻喪失信心,並反感標籤式人物吳京,他本來沒有打算去看《流浪星球》,後來在多位「信任的朋友持續推薦」下才決定觀影。

在《流浪星球》中,吳京扮演的角色幾次提到自己是「中國航天員」。有一次加重了「中國」二字的讀音,使台詞稍顯突兀。喬杕對BBC中文說,「還能感覺出來那股戰狼『勁兒』,但不至於過分。」

《流浪地球》正在商業上複製《戰狼2》的成功,上映後引起強烈反響 一位網名為「影志」的觀眾在中國大陸社區網站豆瓣上留言,「以前看國外科幻感覺離我們很遠,這一次看到熟悉的北京大褲衩、上海東方明珠都變成零下89°冰天凍地的末世場景,既獵奇又唏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