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源專欄:別讓「拚經濟」成為民主失能原罪

2019-01-28 06:20

? 人氣

「笨蛋!問題在經濟!」競選口號幾乎為選戰常勝軍,其引起眾人共鳴的關鍵就在於簡明扼要地點出政治人物應以民生為優先。圖為柯林頓自傳。(資料照,澎湃新聞提供)

「笨蛋!問題在經濟!」競選口號幾乎為選戰常勝軍,其引起眾人共鳴的關鍵就在於簡明扼要地點出政治人物應以民生為優先。圖為柯林頓自傳。(資料照,澎湃新聞提供)

政治人物常將「拚經濟」設定成競選活動的主旋律;勝選後政治人物「拚經濟」的方式往往高度泛政治化,且最終草草了事,「拚經濟」遂成為一場災難。要如何避免這種災難一再重演?

「笨蛋!問題在經濟!」這句著名的競選口號幾乎為選戰常勝軍,其引起眾人共鳴的關鍵,就在於簡明扼要地點出政治人物的治國理念,應以民生為優先的精神。但弔詭的是,經濟治國卻未必能為全民謀得最大福祉,主要是技術上太狹窄(如政策制訂基礎的經濟分析與現實脫節,且缺乏智識的多元性、與社會溝通的方式欠佳等),對社會的影響又太廣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厄爾(Joe Earle)等人所著的《經濟治國》(Econocracy)一書更指出,現行政府體系將過多的政治權力(含政策制訂),賦予非經直接民意選出的經濟技術官僚,讓其越俎代庖地代行社會決策,加大民主赤字(democratic deficit,即民主政府與民眾間的鴻溝)。尤其公共政策幾乎都會帶來分配效果,如貨幣政策在儲蓄者與貸款者之間轉移資源,財政政策則在貧富、世代之間轉移資源,「技術官僚」的影響之大,自不待言。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霍爾丹(Andy Haldane)等人亦直言,近年主要央行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QE)帶動資產價格上漲,並使財富更流向富人,令不均問題惡化便是一例。

貨出去,高雄發大財 20190119_高雄首批農漁產直送福建平潭。(高雄市政府提供)
貨出去,高雄發大財 20190119_高雄首批農漁產直送福建平潭。(高雄市政府提供)

然而,經濟治國與民主間的問題又何止於此。當政治人物察覺社會大眾對提振經濟動能極為殷切時,總將「拚經濟」設定成競選活動的主旋律,且佐以各種可激起人們熱情的節奏(如大開政策即期支票),誘使選民加入「眾志成城」的選舉派對。經此勝選後,政治人物「拚經濟」的方式往往高度泛政治化,以便兌現其競選承諾。

問題是,政治人物在競選期間提出的經濟政策,大多是激情勝過理性的提案,可執行性不高;抑或政策有利於眾,卻需要慎密的規畫與執行,使政治人物無法立即收穫政治利益,遂草草了事或直接捨棄。最終,「拚經濟」成為一場災難。

所幸這場災難並非無解。霍爾丹認為,除了學界已著手推動經濟學的多元化外,經濟學也應更積極地走出學術象牙塔,參與真實社會的經濟運作,並以友善的語言與公眾進行溝通。與此同時,民眾也應增強對經濟知識的理解,以期辨識出真正懂得「拚經濟」的政治人物與經濟技術官僚,並有自信地要求政策制訂過程的透明化,與建構相應的問責機制。如此,才能將經濟治國與民主間的負向循環導正。陳義過高嗎?不!要落實「拚經濟」,就該這樣做。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1664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