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除了加薪─國軍還能為志願役做什麼?

2025-03-25 06:10

? 人氣

國軍加薪後的二兵起薪為4萬1350元,已達法國外籍兵團水準。(資料照,張曜麟攝)

國軍加薪後的二兵起薪為4萬1350元,已達法國外籍兵團水準。(資料照,張曜麟攝)

組織改革失敗?全民買單?

國軍缺人怎解?義務役救場!勤開招募會議!全軍加薪!政府連射三箭「救市」救的是無能的將帥還是累死的三軍?這場險些失敗的人才招募「戰役」中,沒有一個將軍的退伍理由是「招募成效不彰」反倒「大家」都撐過了最壞的時刻,迎向了最終曙光!「將軍大家們」在這場艱難的「戰役」中就好似通宵熬夜陪基層官兵和全民搓牌,陪打到最後竟然還能「吃紅三千」,誰輸誰贏早已經不是重點了,重點是「沒有重點」。缺人的本質就是組織及上官在人力運用上的各種荒唐,全軍充斥著各種冗、繁、雜事,且朝向「方便作業」思維靠攏而非「方便作戰」之戰鬥本質,各單位高官們所堅持的「作業」內容及標準「奇趣」常另人無所適從,基層官兵事情是做了心力也花費了,但全民就該為窮忙盲目買單?揪出讓國軍不斷內耗窮忙以及業務不能簡化的始作俑者!才是提高效率的本質,讓每分加薪預算都花的值得,而不是為了重複出現的錯誤消耗買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先求有再求好!編現比提高前還是無法汰弱留強?

此波在野黨燃起之大幅加薪潮,儼然成為了對執政黨的「情緒勒索」,好似不加就不挺國軍,加太少就是敷衍了事,但匆匆趕鴨子上架的加薪版本,似乎不夠精細劃分各單位需求,難以顧全所有人。加薪後的二兵起薪為4萬1350元,已達法國外籍兵團水準,與美軍士兵相比來到其六成比例,在不考慮美軍較多加給但較高稅賦情況下,加入國軍之起薪相比在美參軍,竟還要更接近國民平均月所得,以短期士兵身分來講「合算」程度似乎與美不相上下甚至有勝過的可能。

以個人角度來看加薪當然很好!但從國家角度來看此舉似乎是場風險極高之「投資」,有道是:由奢入儉難!加碼的錢還能輕易收回嗎?假若編現比還是上升不了又該如何是好?即便編現比如理想般穩定回升,那是否能有勇氣更進一步展開「汰弱留強」的下階段改革,實質落實對人員能力的客觀考核與汰除機制,還是一樣又淪落回近幾十年來的人才招募困境,亦即先求有再求好,但一直有的不多以致於很難求好!似乎是加薪後可以共同關注的另一方向。

軍、公、教一條心?同工不同酬情勢加劇!

加薪後國安局與其他府院單位中仍存有許多現役軍職人員與文職人員「同階通用」或一起辦公之職務,以海巡署為例,其軍、警、文職通用共存之特性,使得考試任官與訓練難度明顯高於軍職之警、文二者明顯感受到衝擊,同辦公室中的軍職人員工作內容無異於其他身分者,但薪水高出甚多,退休年齡更早,甚至退路更多且能調回工作環境相對單純之岸巡安檢所等純軍職單位,這種落差感在加薪後將會更加明顯,後續同工不同酬情況將無可避免地在軍、文共存的單位內帶來更多負面及不滿情緒。

國軍那麼好!你怎麼還不簽!

此波加薪不是獎勵!更不是績效達成的肯定!也不是因應組織大幅調整所帶來的相關成本,明面雖說是肯定辛勞,但國軍基層就從來沒有不辛勞過的,其本質上就是提升留營率和入營誘因以解決人力問題,國軍高層此次解決問題的方針竟非急於解決提出問題之人,而是通盤考量後決定通盤加薪,國人應予以肯定和支持。然加薪效益短期內可能引發入營熱潮,但伴隨而來的也可能是更高的離營率,編現比仍舊無法如同將官般理想滿編,又在組織與運作模式沒有太大差異的情況下,更高的薪金不會讓單位內原本「擺爛」的冗員們突然開始奮發,反而加劇原來那些「被凹」且比較「好用的人」被長官一句「領那麼多好意思喔?」之類的「無心」問候,無端賦予更多「使命」最終導致心理壓力更大,可能間接使自殘自傷比例增加。

*作者為戰略研究領域研究所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