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擴大遠洋勘探範圍,尋求作戰優勢引發他國憂慮

2025-03-13 12:20

? 人氣

中國海軍青海湖885舷號補給艦為南海335舷號護衛艦補充燃料。(中國軍網)

中國海軍青海湖885舷號補給艦為南海335舷號護衛艦補充燃料。(中國軍網)

中國正在迅速擴大遠洋勘探活動範圍,派遣船隊前往遠離其海岸線的水域進行研究。在中國擴大海軍勢力範圍並對美國盟友構成威脅之際,這些研究為中國提供了寶貴的軍事情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船隊的活動引發了日本、印度等國的抗議,但這並沒有阻止中國開展繪製海底地圖的遠洋任務。他們獲得的數據有多種用途,從科學研究到新興的深海採礦業,但若中國政府將民用研究用於軍事目的,將威脅美國的盟友。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如果這些數據可能對中國軍方有價值,只要他們想,就能拿到這些數據,」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共實力研究計畫(China Power Project)高級研究員馬修·福納樂(Matthew Funaiole)表示。「這中間沒有防火牆。」

2019年,印度海軍曾驅離一艘中國科考船,但後來又來了更多的中國科考船。最近幾周,中國兩艘最先進的科考船「向陽紅01」號和新一代「東方紅3」號在印度洋東部的大片海域進行了地毯式掃描和探測。

中國遠洋勘探

中國的民用船隻正在世界各地進行探險活動,無論何時,都有多達十幾艘船隻在活動。他們收集的數據,包括洋流、溫度和鹽度等,可以有多種用途。例如,對海底進行詳細掃描可以提供有關水雷可見性和聲納精度的資訊。

這些調查還可以幫助確定哪些礦物可供提取。中國已經在獲取對國防、電動汽車和其他技術至關重要的礦物方面佔據主導地位,並且在西方企業努力追趕之際保持領先。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對中國各機構、執法部門、高校和國有企業運營的64艘科考和測量船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其中超過80%的船隻與「推進中國地緣政治議程」有關聯,或表現出相關行為,例如訪問軍港。

中國最近的海洋任務引發了至少六地政府的不滿。中國表示,其海洋研究活動完全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該國際公約確立了與全球海洋相關的法律框架。

對未知數據的新需求

了解海底以及在不同深度的水中聲音如何傳播,對於潛艦能否保持隱身至關重要。

「聲音在海洋的不同區域傳播方式不同,因此了解海洋本身的構造對於了解聲學非常重要,」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蔡中曾中國中心(Paul Tsai China Center)高級研究員彼得·杜登(Peter Dutton)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