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主要央行啟動降息循環,雖然聯準會(Fed)近期步伐停滯,但最新出爐的美國2月通膨數據全面低於預期,市場增加對於美國今年降息的預期,外界關注台灣是否跟進調整貨幣政策?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13)日重申立場,直言央行目前不考慮降息,除非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降至1.5%以下,才有機會降息。
楊金龍今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國民黨立委林德福質詢,如果電價上漲會不會推升通膨,甚至成為央行決定升息的催化劑?
楊金龍指出,依照前幾次電價調漲的經驗來看,電價上漲確實會影響CPI,但影響程度不大;央行的貨幣政策是由理事們共同決議,根據主計總處的觀察,目前物價緩步下降、通膨仍屬平穩,最近幾個月的核心CPI大多落在2%以下。
楊金龍:CPI增幅降至1.5%以下,才會考慮降息
楊金龍強調,央行調整貨幣政策有三大條件,首先是觀察通膨與通膨預期,其次是考量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三是國內外經濟金融情況,但也必須留意川普2.0帶來的不確定性。
國民黨立委顏寬恒詢問,央行是否不考慮降息?楊金龍回答「應該是」,並且重申央行立場,除非CPI年增率降至1.5%以下,否則現階段不會降息。
另有立委提到,聯準會與央行將於下週召開決策會議,一旦美國升息,恐對台灣造成不小壓力。楊金龍則說,美國升息「違背目前市場預期」,降息的可能性比較高,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火車票、水電費若上漲 央行可能上修今年CPI超過2%
根據央行書面報告指出, 去年CPI年增率由2023年的2.49%降至2.18%,不含蔬果及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1.88%,也低於2023年的2.58%。 今年1至2月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為2.12%、1.61%,維持緩步回降趨勢。
雖然今年最低工資及軍公教薪資調高,加上碳費開徵,但央行預期,在國際油價趨跌,以及國內服務類價格漲幅可望維持緩步回降趨勢,CPI年增率將續降至2%左右,國內外主要機構對今年台灣CPI年增率預測值介於1.70%至2.30%,平均為1.95%。
央行提醒,未來台灣通膨走勢仍受到五大不確定因素影響,包括國際地緣政治衝突風險、天候因素,台鐵票價和水電等公用事業費率可能調漲,以及美國川普總統新政衝擊。如果考量未來台鐵票價及水電等公用事業費率調漲影響,央行對今年CPI年增率預測值可能上修至2%以上。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通膨數據一公布,美股期指噴漲!2月CPI意外爆冷,川普關稅可能讓聯準會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