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要只是做代工!」印太AI治理報告出爐 專家:應爭取AI國際話語權

2024-09-23 14:39

? 人氣

輝達,nvidia。(許詠翔攝)

輝達,nvidia。(許詠翔攝)

美商亞洲集團發布印太地區人工智慧(AI)治理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的AI治理框架屬於「支持創新、規則接受者」。美商亞洲集團董事總經理陳澍強調,台灣在AI產業只是代工角色就太可惜了,應該思考如何把「AI治理經驗」輸出國際、爭取「AI話語權」。

世界各國目前皆在思考如何針對AI進行治理,包括美國提出AI行政命令和州政府法案,歐盟首部AI法今年8月生效。台灣今年7月15日也預告AI基本法草案,可望成為全球第2部國家級AI法。策略諮詢公司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發布的印太地區AI治理研究報告,指出亞洲國家對AI治理分為兩個主要派別:注意經濟利益、重視創新(新加坡、日本);或者更重視國家安全(中國、越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報告指出,中國正透過聯合國等途徑積極輸出自己的AI治理模式,引起各國關注。亞洲集團也預測,美中之間的AI大戰已不限於科技面,未來在制定AI國際規則上也會針鋒相對。至於台灣的AI治理框架在亞洲集團看來,屬於「支持創新(pro-innovation)」、「規則接受者(rule-taker)」,由於台灣是全世界先進半導體的製造主力,可自行有效發展及整合AI技術,但在遭許多國際機構排除的外交現實之下,台灣恐怕不會有太多參與制定AI國際規則的機會。

美商亞洲集團董事總經理、數位政策共同主席陳澍對中央社表示,台灣在AI硬體領域有著絕對領先,軟體方面相對落後。政府在立法過程中,需要考慮讓台灣AI軟體發展能跟上硬體腳步,不一定只靠監管,也可以提出具有扶持性的政策。陳澍說,台灣的下一步應該思考如何把治理經驗輸出國際,「不要搞到這麼大的AI時代,結果還是只能扮演代工角色,那就很可惜了」。

台灣的AI基本法草案一共18條條文,預告期間60天、至9月13日止,施行日期由行政院訂定。條文明定政府應依風險分級,透過標記、揭露、問責等機制,提升應用可信任度,建立應用條件、救濟、 補償等規範,包含外國AI產品落地規範;同時,為保障勞工權益,政府應就AI利用所導致的失業,依其工作能力予以輔導就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