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瞎說胡扯,賴神的氫能與多元綠能政策

2023-10-21 07:20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出的發展氫能,在實務上其實非常不實際,不必太當真。(顏麟宇攝)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出的發展氫能,在實務上其實非常不實際,不必太當真。(顏麟宇攝)

日前副總統賴清德拋出「第2次能源轉型」計劃,最吸引外界矚目的就是要發展氫能,未來占比要超過1成。這是一項典型的選舉政見,就是瞎說胡扯、大家聽聽就好,不必太當真。

賴清德日前對外公布他的「淨零轉型五大策略」,說要發展多元綠能,加速發展地熱、氫能、生質能與海洋能等前瞻能源,尤其氫能是國際再生能源重要戰略,預估2030年實現多元綠能佔比30%、燃煤降低至20%目標,到2050年時,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至60-70%、氫氣占比9-12%、碳捕捉占比20-27%。

對那些支持、看好氫能者而言,從氫能身上看到不少優點,例如其能量密度比鋰電池(電動車電池)高,因此續航力更高;再增其重量較輕,可以把載重能力用來運送更多的貨物、人員,因此更適合商用卡車;此名加氫的速度也遠比充電快。因此包括先進國家在內,全球有三十多個國家都投入氫能的研發與推動,台灣不能錯失此機會。

這些理由都很棒、說得似乎有道理得不得了,但其實未誠實說出氫能的致命傷─氫能燃料的來源問題。大部份所謂的再生能源(綠能)的「原料」,都存在於自然界中且可「信手拈來」─風、光、潮汐、地熱….,這些原料原本就存在,只要有設施把其轉換為能源(電)即可。

但氫在自然界少有單獨存在,因此幾乎都要靠人工製造產生;目前的作法主要是靠裂化氫化物或電解水產生,前者未解決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問題,後者則是耗費好大的電力去電解水、價格昂貴,結果實際上在能源效率使用上是負效益,豈不蠢哉?

此外,在儲存方面,氫也有問題。從生產到加壓液化儲存,都要耗費鉅大的能量。特斯拉老闆馬斯克就完全不看好氫能,曾多次取笑氫能是他「能想的最愚蠢的儲能方式」。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看看氫能在全球的發展,或是可看出一些苗頭。日本是全球最熱衷發展與研究氫能的國家,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擁有的氫能專利數量全球第1;日本大車廠豐田從30年前就開始研發氫能的燃料電池車,而且2014年就在全球首次上市銷售,到2020年把續航距離延長3成。韓國近年也積極投入,已有數萬輛氫能上路,情勢看似一片大好。

但實際上,豐田9年前早早推出號稱劃時代的氫能車,這麼多年來只賣出1萬輛左右,只要想想豐田是一家每年要賣出千萬輛左右新車的汽車大廠,9年來賣出8、9千萬輛車中,氫能車只有1萬輛左右,這是「小眾中的小眾又小眾」。即使全球所有品牌的氫能車相加,累計的銷售量大概就是數萬輛,這種市況,實在難謂潛力十足、前景看好。

或許有人認為政府應「高瞻遠矚」一點,在產品尚未普及前早早切入,以掌握技術與市場,這種說法似是而非。

政府推動的政策如果要採用某種技術,基本上一定要是一個成熟、且已可商品化的技術,才能在財政可負擔情況下全面推動與普及,在這方面,政策其實是該有「不為天下先」的想法。雖然各種技術的先行者,一旦成功與商品化後可享有最大利益,但對台灣這種資源有限的中小型經濟體,卻不宜也不用投入太多「未來技術」,業界當記得台灣政府曾押寶WIMAX會下代4G技術,結果錯了,損失慘重的教訓,台灣更適合當一個靈活彈性、速度快、技術佳的追隨者。

一種新技術從發想、理論上可行、到實驗室成功再到最後的推廣普及的商業化成功,到底需要多少時間非常難說─有快速成功商業化者、有走過漫漫長路才成功者,更有永遠走不到盡頭者,至於中途夭折終被淘汰者更多。

二戰後實驗室就出現核分裂與核融和2種核電技術,當核分裂技術早已普及全球時,核融和技術過了80年仍未成功商業化。百年前內燃機的油料車問世時,其競爭者就包括電動車,結果油車勝出;百年後才因特斯拉橫空出世再次把電動車推上舞台。

賴清德提出的氫能、碳捕捉等技術雖然早已存在、發展中,但距離成功商業化到底還有多遠,還是一個大大的未知數。把這些都列入其未來推動的能源政策中,其實就是畫餅瞎說。原來2025年綠電占比20%的支票都註定跳票了,現在開一張新票子,說2030年他將實現多元綠能占比30%,大概也是一張芭樂票。 (相關報導: 商業熱議》綠氫界金童橫空出世?帶著特斯拉的DNA,估值跳升至300億,微軟、BP爭搶當股東 更多文章

至於說到要「持續透過氫能、多元綠能與淨零科技,於2050年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至60-70%、氫氣占比9-12%、碳捕捉占比20-27%」,那就更是「窮開心」了,反正近30年後的事,就隨便說說,不會有任何記憶點、也不會有人介意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民眾黨不願民主初選是因怕了?侯陣營:柯文哲在高雄動員實力不到柯志恩一半
藍白合是假議題?大數據專家4面向分析侯、柯戰力:侯友宜談判籌碼不多
蒸魚千萬別先抹鹽巴醃!米其林大廚多放1食材鎖住鮮甜,魚肉清香嫩滑無腥味
海嘯專家劉立方登台大椰林講座 鼓勵學子不要害怕失敗
為了長輩遺產吵翻天,處分方式到底誰說了算?一文看懂繼承規定與解決方法
李天浩觀點:未來一中的和平統一架構倡議
劉性仁觀點: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十年倡議的省思
王瀚興觀點:美方速速辦妥賴佩霞放棄美籍之妙
林庭瑤專欄:火速拆郭台階,老美暗助賴神?
韋安觀點:侯友宜「3D」三安戰略的意義
閻紀宇專欄:隨波逐流或激濁揚清?一個美國國務院官員的抉擇
觀點投書:猜猜AIT主席羅森柏格訪台的真正原因
觀點投書:蔡英文論文門vs尼克森水門—台灣民主的光榮與恥辱
王正方專文:爸爸是我們的打虎武松
觀點投書:2024大選微談─藍白合不合,郭之活路,與綠營暗藏的危機
孫維德觀點:勒索軟體撼動了整個資安保險模型
觀點投書:川普被「有限禁言」美國的言論自由何在?
自己的茶湯味—車嬸紅茶攤:《府城一味/新版》選摘(2)
曝柯文哲這件事讓中國網友敵意大減 蔡正元:這就是文化感染的力量
台灣奇士美領軍台灣美妝艦隊啟航國際市場 秀台灣美妝力
政黨滿意度為何白大於藍?蔡正元直言原因:民眾黨若沒有柯文哲會很滄桑
金鐘58》《來吧!營業中》奪獎證實:還有下一季! 炎亞綸「神隱多時」發聲了
台灣撤僑專機載14人飛抵義大利 137名國人選擇續留以色列
陳玉珍稱中國官員說沒擋陸客遊金馬 邱太三:請他在公開場合正式宣布
想買iPhone13竟遭詐1.7萬「不敢跟媽媽講」!高三女壓力太大輕生亡
盧侯韓合體 盧秀燕牽起侯韓重現2018 台中上萬人感動
照顧晚年生活還能防止財產被騙 用定存利息的零頭就能啟動安養信託
賴清德為何批柯文哲「自居蔣經國」?媒體人揭背後盤算:想讓這群人生氣
柯文哲批超徵稅收是財政紀律不佳 陳建仁反擊:外行講法
美國男「坐了16年冤獄」才剛重拾清白獲賠2665萬元!開車超速慘被警方槍斃
氣候對話》太平洋島國籲國際合作至關重要 紐西蘭政策納入原住民族利益值得台灣借鏡
與羅森柏格「美國反對台獨」立場一致?陳建仁:維持現狀是主要目標
教育局漠視體育扼殺選手?李雅靜:要體育專班須配置運動防護員,降低選手傷害風險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黃牛專法上路!高市府開罰 宣示政府掃蕩黃牛決心
高雄長輩雄勇健!引進智能運動健康設備 開辦10處銀髮健身房
加薩未來何去何從?以色列提出4種戰後選項 《經濟學人》剖析治理巴勒斯坦的難題
陳其邁兌現允諾!康裕成率議會工務委員會考察和發消防分隊新建工程
高雄第六選區三腳督成形!郭倍宏競選總部明成立 五重量級名人助講力挺
打破膠著選戰! 李柏毅年輕家庭支持度大幅領先
金屬中心60週年慶!攜手創新、永續金彩
平安鹽祭20周年!雲嘉南風景管理處推「慶·鹽·豐」舞劇 邀請鄉親疼惜鹹鹹土地
台積電棄龍科!賴瑞隆:高雄已做萬全準備 歡迎投資設廠
「同樂」到放送所看雕塑設計展
風向變了?澳洲政府決定「不取消」中資對達爾文港的99年租約:已通過國安審查
風華絕代.為愛無懼 影展強片《杜巴利伯爵夫人》府中15新北首映
十三行博物館考古設計「箍做伙」 「與光同行-考古〇起來」特展結合青年文創
2023台灣設計展倒數3天! 人氣美拍點大揭密 10月22日前快來新北美術館美一波
南山人壽挺本土藝文 聯手丞舞製作團隊舉行公益展演 推動年輕世代藝術人才培育
高市中小學科學園遊會20、21日登場「萬聖節大遊行」設闖關攤位
南投縣金鑽婚表揚1055對 89歲柯金火著軍裝亮相英姿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