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碩泰專文:初生之犢入公門─ 「蔣介石政權」被逐出聯合國

2023-05-17 05:50

? 人氣

前駐美代表高碩泰。(資料照,顏麟宇攝)

前駐美代表高碩泰。(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美斷交與美中建交

1971年10月25日在紐約的第26屆聯合國大會就「排我納匪案」表決的前一刻,中華民國代表團眼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於是由外交部長周書楷最後一次發言,聲明退出聯合國,與常任代表劉鍇大使率團離開議場。支持中共入會的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代表團群起鼓譟,現場唯一趨前陪同劉氏步出這個由中華民國在1945年參與創立的國際組織,則是美國常任代表老布希(George H.W. Bush)。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布希在回憶錄中對這段不堪的往事耿耿於懷,尤其他一直銜命在聯大辛苦和中共同路人周旋,捍衛中華民國的席位,而尼克森的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當年7月間以肚子不適為藉口,偷偷經由巴基斯坦潛赴北京與毛澤東、周恩來秘密談判關係正常化,而老布希被蒙在鼓裡,之後仍須在紐約聯大打一場不可能戰勝的惡仗。10月20日季辛吉又跑了一趟北京,籌劃翌(1972)年2月尼克森訪問大陸,無異宣告了台灣在聯合國的命運,終於在10月25日劃下休止符。

對台北而言,這樁「蔣介石政權代表」「被逐出」的遭遇,乃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最屈辱的外交挫折,也標示著一連串鎩羽的開端。當時聯大通過的2758號決議,半個世紀後還是台灣不易掙脫的枷鎖,繼續制約台灣的外交空間。

老蔣堅持「漢賊不兩立」的僵化政策,拒絕美方提議的「雙重代表權」、「一中一台」兩個席位等可能的選項,注定了國際社會愈來愈多對「一個中國」的取捨,在外交承認上紛紛就北京而棄台北,在「被退出」聯合國以後的1970年代,中華民國的外交急轉直下,庶可預期。

1969年時高達七十國與台北維持外交關係,乃史上最多。1971年聯大2758號決議之後,十年間邦交國紛紛離去,包括日本、澳洲等一張張骨牌崩倒,1979年美中完成關係正常化並建交,對台北而言不啻最痛徹心扉的一記重擊,中華民國邦交國數目跌至二十二國。

美中關係正常化的過程,在華府乃歷經尼克森、福特(Gerald Ford)、卡特(Jimmy Carter)三任總統,在台灣則歷經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三位元首。這段史實在諸般史料、檔案、回憶錄皆有詳盡紀載與評論,但台美斷交可謂國民政府最悲慘的外交挫敗,中華民國失去了最攸關國家命運的盟友,四顧茫茫、前途未卜。

1971年,在聯合國力倡「雙重代表權」,努力保住中華民國聯合國代表權的老布希。(AP)
1971年,在聯合國力倡「雙重代表權」,努力保住中華民國聯合國代表權的老布希。(資料照,美聯社)

根據美方披露的解密資料,尼、季有意在1972年簽署「上海公報」或1973年1月尼氏連任就職後,即準備放棄台灣,搬開雙方正常化最棘手的一道障礙。但是其後「水門事件」爆發,1974年尼克森黯然下台,使台美關係得以再苟喘延續幾年,到1979年元月以前,這段「有名無實」的邦交,毋寧是切膚之痛的凌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