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政謙觀點:全新協和電廠肩負北部安全供電、引領能源穩定轉型的關鍵角色

2023-04-13 06:30

? 人氣

協和電廠新燃氣機組的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資料照,台電提供)

協和電廠新燃氣機組的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資料照,台電提供)

自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時代起,台灣電力系統在歷代台電工程師們的精確規劃下,已逐漸邁向成熟與穩定。然而,新的挑戰和時代變遷始終不斷出現,全球能源轉型趨勢及我國永續目標均逐漸轉向低碳循環經濟,因此,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顯得格外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近年來,國際能源政策的發展指向降低碳排放,以實現永續淨零之目標。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到國際能源署公佈的「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全球對能源轉型和低碳技術的需求日益迫切,台灣自然不能缺席。因此經濟部也積極推動各種能源轉型目標,其中2025年天然氣發電總量占整體50%是極為重要的階段性轉型目標,亦是台灣在未來能持續穩定供電及降低排碳的關鍵一步;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樞紐,晶圓代工有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國際級企業,IC設計與封測產業於全球的市占率亦位列第二及第一,更需要承擔起環境永續發展的責任,以維持其國際競爭力。

再者,從電力系統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實現各區域發電與負載的平衡不僅可減少長距離輸電帶來的能源損失及空污排放,同時亦能提高該地區電壓穩定性。協和電廠供應的北北基地區是台灣的政經中心,人口眾多且用電量龐大。然而,北部地區的發電量僅占全國三成左右,用電量卻遠超此數字。雖然目前可透過跨區融通方式支援電力需求,但輸電幹線的限制使得從其他地區供應電力的能力有所受限。為應對上述挑戰,台電已推動「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發電計畫」,並規劃協和電廠更新計畫,以提高區域供電穩定性。協和電廠更新計畫將增設兩部合計260萬瓩的燃氣機組,以應對未來各電廠(包括目前的協和電廠)陸續到期退役的問題。倘若協和電廠更新計畫未能順利推動,將可能造成台灣電力系統之區域不平衡風險,甚至可能影響北部民眾的日常用電的需求與穩定性。

北部地區的電網架構主要可分為北東及北西兩區塊,經過近幾年的發電機組新建及汰舊,可以發現目前北部的機組幾乎都在西側(舉凡林口、國光、大潭電廠皆然),東側只有較老舊的和平電廠,比例失衡非常嚴重;發電機組除了可提供電能滿足負載需求外,對電壓穩定的幫助相較其他設備也更為顯著。因為電壓屬於區域型的問題,無法像電能(實功率)可透過南電北送送達,如北東地區沒有足夠的發電機組協助穩定電壓,將導致其受負載變化及長距離輸電產生之電壓不穩定情形持續浮現,屆時北北基東側的電壓不穩定效應會一路影響桃園、板橋、大安、汐止、甚至冬山等地區。雖然台電已持續藉由改接電網及新建電壓調節設備等方式盡力維持北東地區的電壓,但北東地區仍因區域內發電機不足使電壓穩定性無法符合預期。經過專業且縝密的評估,協和電廠開發案的工程成本及位置的適應性皆是考量各項因素的最佳解,在這土地稀少與經濟拮据的環境,更凸顯了全新的協和機組即是穩定北部用電的定心丸。

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具有多重意義。首先,該計畫將為未來幾十年的能源轉型奠定基石,提升台灣在國際間的綠色競爭力。其次,改建將有助於提高北部地區供電穩定性,減少電力跨區供應的風險。最後,新的協和電廠將大幅提升空氣品質,為民眾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綜上各面向,筆者認為協和電廠的更新改建不僅具有重要意義,更是必須之舉。期待各方能夠支持台電對於協和電廠的改建方案,共同為後代建立一個更環保、更安全、更穩定的電力供應體系,攜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台灣科技大學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