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電價本當回歸市場與多元機制

2023-03-03 06:10

? 人氣

台電代董事長在日前針對電價可能會在4月漲3成,對媒體表示已經把國際燃料價格提交出去,一切仍將由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圖/洪煜勛攝)

台電代董事長在日前針對電價可能會在4月漲3成,對媒體表示已經把國際燃料價格提交出去,一切仍將由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圖/洪煜勛攝)

台電代董事長在日前針對電價可能會在4月漲3成,對媒體表示已經把國際燃料價格提交出去,一切仍將由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表面上該是由委員會定奪,但了解電價運作者皆知,最後還是政府說了算。那在日本由10家電力公司提供用戶電力,都吃不消喊價要漲時,就算台灣仍是國營狀態,我們真有年年超徵稅收,去補這個電價錢坑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回到也是能源物資的油和瓦斯,目前油價雖然國內唯二兩家在提供,但已經走向浮動調整,一般家用、店用瓦斯也如此。電價成了最後一哩路,價格無法市場化原因,除了台電國營角色,長期下來扭曲成了漲價是政府搶錢又不顧民生的選票問題外,更大的障礙是長期低薪、低毛利環境下,電價會成了生活走向下流,物價齊飛全民負所得更明顯又惡化。現在就是駝鳥政策和吃大鍋飯心態在自我麻痺,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如當外銷國家要求國內生產商品,要使用百分百綠能時,其實最後早就全民埋單,這方面是台電保價收購(用電的你我皆有買),另一種是有需求業者上網,去購買綠能憑證,或許國人很難相信,連銀行、優衣庫、亞洲大學都去買,當然這會造成營運成本增加,最後還是轉嫁出去。

那從這個市場化和自由化精神,負責任的政府不該干預和介入電價,因為政府根本無法去決定國際原油價格,這連產油國都彼此各懷鬼胎去互動又牽制。當在國內生產企業,要去向綠能發電業者購買綠能憑證,好能讓產品出口時,能叫政府去補貼嗎,這完全是自我競爭力的問題啊。那就算電價真的如實漲到發電成本又彌補台電虧損,造成基本民生物資和捷運、台鐵、高鐵票價調漲,才能讓主計、央行能知曉國內通膨真相和調整貨幣政策,也是整個薪資結構不得不轉變的強大力量,這時候政府若能介入、引導,才會讓長期停滯的低薪走向改善。

其實從電價該不該回歸市場且自由化,更當大家共同思考,我們目前的電動產業,特別是用電上是做半套還是全面。政府難道不該用法律強制要求,建案或電動樁業者,在停車位和埋樁時,得依比例去買綠電憑證,然後電動機車業者在街頭設的電池,也比照辦理,這才是真正的環保和使用者付費,若擔心業者和騎士反彈便縮手,那國內電價永難合理化。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